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我国新闻界有这么一位学者,始终辛勤耕耘在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园地上,先后出版了<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战>等实用新闻学专著,并且发表了100多篇新闻论文和新闻工作评论,在新闻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他就是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我国唯一的军事新闻学术核心期刊<军事记者>杂志的主编朱金平.  相似文献   

2.
邵宁 《新闻记者》2008,(9):77-80
从"普京婚变"的假新闻说起 2008年4月11日,<莫斯科记者报>发表了一则惊世骇俗的报道,声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夫人柳德米拉的婚姻在两月前已经结束.他计划与有俄罗斯"头号性感运动员"之称的阿琳娜·卡巴耶娃结婚.<莫斯科记者报>在报道中引用一名宴会策划人的话说,普京与卡巴耶娃的婚礼定于6月15日在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举行.报道还称,普京与妻子在圣彼得堡婚姻登记处秘密办理了离婚手续.报道甚至援引一匿名人士的话说,他亲眼看到了两人离婚的文件.  相似文献   

3.
先来看一篇新闻评论.这是2005年3月10日红网发表的一篇"红网评论",标题是<喜闻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被挑刺>,作者是平开俊.详细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日,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媒体了>的评论文章.文章赞扬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冲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新闻记者们,他们不顾辛劳和危险,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了灾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从“情义男”到“薄情汉”——兼论典型报道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汶川大地震"背妻男"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5日,在汶川地震过去的第三天,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题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美籍华裔摄影师沈淇徕于2008年5月14日在四川省绵竹汉旺镇的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叫做吴加芳的中年男子将妻子石琼华和自己绑在一起骑在一辆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蕙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蕙仙主张妇女解放,并参与办报,是我国早期的女报人之一.1898年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宣传变法,提倡女学、女权和妇女参政,并且其撰稿人和主编全部是女性,李蕙仙是<女学报>的主笔之一.  相似文献   

7.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8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合适吗?>的"新闻观察".报道中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疑问.'赵振宇是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新闻学研究>的课堂上说这番话的.据其透露,该校部分新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前,竟没有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起步较晚,<观察与思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此类报道,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节目形式内容的浅显和粗疏也有待改进和精炼.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应运而生,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深度报道,对我国制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经过思考探索的调整期,报道在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20日上午,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我国相当多的传媒当天和第二天报道这条新闻时,对其中关于核武器问题的表述做了不正确报道.例如.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新闻节目该条的标题是"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迅速行动,从1月21日开始,打破既定节目编排,在覆盖全国的"中国之声"推出全天特别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全天直播持续到2月5日,先后有270多名编辑、记者、主持人、技术人员投到报道当中.从1月20日,尤其是1月29日以来,中央电台重点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以二分之一左右的时长报道抗灾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春节期间,这两档节目重点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奔赴南方灾区考察抢险抗灾,慰问灾区群众的情况;及时全面报道国家应急指挥中心、国家各部委各机构、各行业、各地的抢险救灾举措和行动;同时结合广播特点,组织设计了一系列录音报道,展现各地加班加点保证煤电油运,保障市场供应,社会稳定.<全球华语广播网>多次与地方广播电台并机播出,重点关注重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国防时空>从1月23日开设专栏<军徽闪耀风雪同行>,集中报道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1998年3月30日,我台第一个独立播出的新闻评论类栏目<新闻广角>正式开播. 回顾六年多的工作实践,<新闻广角>栏目牢牢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全省工作的大局,在坚持正面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勇于肩负起了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报道,促进了群众关心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反响,以一种特殊的舆论形式,较好地履行了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来的广告文章的发表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新闻传播发表体系中的广告研究,二是广告行业期刊中的广告研究.本文通过对1979年-2008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五本新闻传播类代表性期刊中广告论文的研究,对三十年来新闻传播发表体系中的广告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广告论文发表的三个历史性阶段假设,并完成了精确的回归方程拟合和检验,探讨了每个历史阶段的广告论文的主题性驱动力,为推动广告学术研究进程提出了切实的反思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0日发表了文章<党报头条VS公安机关>,讲的是<焦作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为自己逮到了一个获得"全国新闻奖"的素材,采访后在头版整版篇幅予以报道.可是,一个月后报道中的主人公贺永星"涉嫌黑恶犯罪"被警方批捕.记者陈作华也因此文被撤销了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职务.  相似文献   

15.
在灾难事件中,新闻以其极强的时效性为受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满足在恐慌时期受众对"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认知.而评论则在已有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其观点和态度引导受众的情绪和思考方向.本文选取了<新京报>、<广州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和<燕赵都市报>6家媒体在5月13~15日3天发表的共计57篇评论,探究灾难事件初期的新闻评论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虎 《军事记者》2003,(8):46-47
中心工作,在整个军事新闻宣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人民武警报一名驻站记者,我始终以搞好中心工作报道为己任,较好地完成了报社和部队领导赋予的中心工作宣传任务。去年以来,我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刊发稿件170余篇,其中反映中心工作的报道就有153篇。其中长篇通讯《打黑除恶一利剑》在军报、武警报刊发后,还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的高度评价。回顾一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我感到搞好中心工作报道关键要把握好3个环节。起点要高落脚要实中心工作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密不可分,又与部队建设、社会稳定紧密相关。要驾驭中心工…  相似文献   

17.
作为省级地方性的党报记者,近几年来,我精心拍摄、编辑了<漫游蔚州>、<千年古城--天长镇>、<沧桑广府城>、<村子里的长城--董家口>、<水乡古淀风情图>、<近观弘济桥>、<行走在山水历史间>、<石头的沉思>等一系列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历史遗痕的专题报道.采访的过程,大多是在尘土飞扬的乡间进行的,就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我开始投入了对历史的探求,翻出了远去的历史,翻出了许久以前的凡俗生活,历史的意义也渐渐开始得到呈现,一种感动也随之升腾.这些专题报道在报刊发表后,立即得到了读者、专家的广泛好评,并在全国、省内评比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4年山东济南市档案局孙嘉焯同志在<家庭>上发表关于<谈谈建立家庭档案>的文章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报刊杂志发表关于家庭档案的文章不下几十篇,关于家庭档案方面的著作也不下十余种.家庭档案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具体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期间,新闻媒体在传递信息、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直观形象的新闻图片报道,在危机发生时作用更加凸显.本文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绵阳日报>三级党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周新闻图片报道为例,分析了党报在危机事件图片报道中的作用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