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一、党政关系规范化的内涵党政关系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对基本政治关系,是指政党和政府系统之间的关系,即政党参与政权的方式、程序和程度。党政关系是否规范在一定意义上是衡量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尺。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历史背景、政治文化、民族习惯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党政关系的具体范式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党政关系不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建设新型党政关系既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党政关系历史演变的介绍,总结了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党政关系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政关系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政治学探讨了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内涵,利益集团与政党和政府的关系,利益集团与西方多元民主社会的关系,并深入分析了利益集团的社会功能、活动策略和影响力以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可以说,研究利益集团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影响,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孙中山一贯重视政党的功能。孙中山认为政党应具有制定目标、表达利益、社会动员、政治社会化和整合社会的功能。孙中山对政党功能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孙中山的建党思想也随着对政党功能的认识而演变。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具有突出的与时俱进性,但是,由于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一直片地过渡期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如何处理国民党与其他党的关系,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孙中山心目中的政党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等。因而我们对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也应以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眼光看待。  相似文献   

6.
闫飞飞 《教学与研究》2023,(10):108-116
政党协商在西方各国处理政党关系上是一种稀缺的政治实践,同时,西方学术界也很少关注政党协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党协商在中国则有着丰富且制度化的实践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逻辑:基于政党间友谊之上“以心交心”的情感逻辑,它是中国特色政党协商有序开展的情感基础;基于根本政治共识、围绕公共利益进行协商的理性逻辑,它是中国特色政党协商能够做出明智决策的认识论保证;党政体制下以宪法和党章为最高依据的法理逻辑,它超越了国家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观,是中国特色政党协商可持续开展的制度化保证。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成功实践对于拓宽协商民主的理论视野、对于世界各国处理政党间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磊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1):114-118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朗的政党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起步而产生。在整个20世纪,伊朗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成为伊朗政治现代化的表现和主要内容,推动了伊朗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伊朗在改朝换代和社会巨变时期会出现众多政党一一这一时期恰好是独裁统治弱化期间,或者说是两个独裁统治时期的中间过渡阶段,是政治环境宽松的时机。伊朗政党的政治走向与伊朗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相一致。伊朗众多政党身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东方无产阶级政治、伊朗君主专制主义和伊斯兰主义影响。由此,我们也可以考察伊朗政治现代化缓慢艰难、复杂多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施机制,政党体制一直是西方民主政治研究的重要议题。纵观政党体制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从类型到制度化的研究视角转移趋势日益明显。具体而言,政党体制一被视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施机制,就陷入了不同类型政党体制之于民主政治的优劣之论争上。但经验证明,两党制和多党制都能够产生稳定政府,维系民主政治的正常运作,因而单纯的政党体制类型论争,对于民主政治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于是,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许多学者开始摒弃了体制类型论争,而是借助制度化视角去关注每一政党体制自身承担西方民主政治实施机制功能的能力,从而出现了政党体制研究的视角转移。  相似文献   

9.
党政关系属于每个国家执政党必然面对的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政治关系。在我国,明确认识党政关系,推动党政关系规范化,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执政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难题。探讨党政关系规范化对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及影响,党政关系规范化缺失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提出在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推进党政关系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但同为政党,在执政方式上,值得比较与研究。通过差异性的比较和规律性的总结,可以从中得到若干启示:增强执政的合法性,规范党政关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这些对改革和完善我党执政方式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茨施耐德的《政党政府》是美国系统研究政党政府的重要著作,也是美国责任政党政府理论研究的颠峰之作。在这部书中,谢茨施耐德阐述了美国政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及对策,分析了压力集团、小党、地方政治首脑的政治作用,分析了美国政党应当承担的公共责任的理论与现状,初步探索了建立责任政党政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政党的民主功能及其中西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权力的中心、代议制民主的关键,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操作者和主导者;政党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政党与政党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但是,由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不同,中西政党制度与政党功能也有所不同。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承担的责任重大得多,同政府、社会的联系密切得多,不但肩负着政治领导职能,还肩负着执政职能,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执政成败负总责。我们要正视中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特点与功能差异,坚持正确的民主政治观与制度衡量标准,避免在政党与政党制度问题上的"简单化"或"趋同论"。  相似文献   

13.
各级民众团体由国民党各级党部指导,受各级政府监督,但各级党部不能干涉各级民众团体的内部事务。各级党政与各级民众团体的权责关系不清。为了维持独裁统治,国民党对民众团体会员资格和民众团体的活动实行严格限制,初期主要是通过党团来控制民众团体。普通民众团体中的党团被撤销后,则主要通过干事会操纵民众团体。国民党控制民众团体的结果导致党群关系恶化,从而使它失去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政党的存在及其政治作用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包括各个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政党与各种社会团体的关系以及政党的法律地位和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也存在急需完善的地方,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试论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治是公民、团体、国家三大政治主体构成的三元政治,推动传统政治演变为现代政治的内在动力是市场经济。现代三元政治需要一个机制将三大政治主体有机整合为和谐互动的政治统一体,政党因此产生并形成政党政治。三元政治视域下的政党政治最直接的生成基础是团体,而团体是组织化的民众,因此主导现代政治运行的中心政治关系是党民关系。受到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的决定和制约,党民关系具有与三元政治形态相适应的运行规律,遵循这一规律能够确保党民关系的积极互动和政党政治的健康、正常。  相似文献   

16.
“民初政党政治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20多年来,其研究从对民初政党的个体组织的考察及其深化细化,党魁与政党的关系及其政党思想,政党与议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到整体上探讨民初政党政治在短暂的试行后即走向失败的原因,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政党执政后有两种存在形式——国家政权体制内的政党和国家政权体制外的政党。在政权体制内党最活跃的地方是议会;在政府中有的政府与政党重合(两党制),有的由数党代表政府(多党制);党对司法的影响具有分散性和间接性。在政权体制外,党组织有自己的组织和工作,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依党章活动。政权体制内、外的政党间的组织关系有三种:体制外党组织领导体制内党组织;体制内党组织领导体制外党组织;体制内、外基本不存在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在宪政建设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宪法才是宪政的实质内容。当谈到宪法实施的问题时,宪法监督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广义上的宪法监督对象是很广泛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政党。要想早日步入宪政国家的行列,必须加强对政党特别是对执政党的监督。文章深入分析了政党运行的内在规律以及政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指出了我国政党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党的产生及政党政治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代中国的政党最早产生于晚清,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政党雏形的萌动到严格意义上政党的创建、再由"非法"政党的建立到政党合法化的过程.在政党产生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不断发生冲撞与融合,交织着矛盾、斗争与妥协并使政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取美国"二战"后历届执政党的政党纲领作为分析视角,以其中相关的教育政策主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纵向角度考察了历次政党轮替后教育政策的变革程度,并从横向角度比较了两大执政党在教育政策主张上的政治倾向性。研究认为,美国政党轮替对教育政策变革的整体影响可能性不大,两大执政党的教育政策具有较高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