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承载了该族群的文化生命的密码。云梦皮影作为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重要的保护及传承价值。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为视角,针对云梦皮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生产性保护的相应策略,为云梦皮影的活态保护寻找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3.
钟潇 《华章》2013,(18)
本论文通过调研和走访陕西地区皮影的收藏与研究机构,分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陕西皮影艺术的现状,并多方论证、研讨,如何使得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地方传统文化得到日益改善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三枝花之一的"皮影"日趋完善与繁荣,将"皮影艺术"引进小学课堂势在必行,不仅传承和保护了地方文化艺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能让唐山皮影在历史的舞台上永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雕刻与造型艺术,凝结着中华民族憨厚淳朴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集中地表现了世代皮影雕刻艺人的才智和心血。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文章主要从皮影的特点、制作工序等方面来认识腾冲皮影的雕刻与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6.
环县道情皮影,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采用有效方式进行传承与保护。对于环县道情皮影的文化研究,要强调乐谱整理的重要作用,通过乐谱整理,厘清环县道情皮影的特点与内容、结构与特色以及文化与内涵,真正发挥环县道情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皮影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皮影这个古老的逐渐边缘化的艺术逐渐被人们关注,拟以云南皮影的分支—一腾冲皮影的艺术价值作为探讨的切入点,就腾冲皮影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皮影源自古代的招魂巫术,民间信仰是皮影传承的重要基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学理基础是科学思维,对巫术思维具有天然的排斥,既要保护,又排斥其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悖论.当代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应当为其留出发展空间,使非物质文化在原生态的环境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9.
滦州皮影风格独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奇葩,其精湛鲜活的表演曾长期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对于近年来皮影艺术濒危的状况,必须多方面、多层次的加以研究,找到促进其发展的办法。本文主要对民营皮影班社的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增强人们对民营皮影班社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关钰婷 《成才之路》2010,(14):88-88,I0010
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的实际,论述了中国皮影艺术的现状及保护方法,旨在研究和保护皮影艺术,使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奇葩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事业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许昌皮影是开封皮影的一个分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造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平面化、装饰性、象征性、抽象性、程式性;色彩特征为选用纯色、明丽大方,由深到浅、循序渐进,喜用红绿、对比强烈;制作工艺特征分为选皮加工、过稿、镂刻、着色、固色、缀接六道工序.对许昌皮影造型、色彩和制作工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许昌皮影的艺术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河南信阳地区特色文化代表之一的罗山皮影,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豫南文化,主要在于它有着独特的造型、色彩及工艺特征,通过对罗山皮影的造型、色彩及其工艺特征研究,积极地去挖掘罗山皮影的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将其能更好地应用在产品研发和艺术创作中,从而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中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华县老腔皮影能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有其固有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传承的封闭性;艺术表现的张扬性;音乐风格的自律性以及演出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时独特的板腔体剧种在全国民间戏剧中也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唐山皮影是传统的地方戏曲之一,又称滦州影、乐亭影,诞生地在乐亭。从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而它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而如今也是被国物院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独特的唱腔、多样的伴奏音乐以及操作的复杂性,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然而皮影观众和皮影艺人逐渐减少,包括其制作工艺雕刻的老艺术家年龄的高龄化,唐山皮影这门生动的手艺将面临着失传,使得唐山皮影的生存现状让人担忧其传承与发展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复州皮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于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对复州皮影的历史概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复州皮影的价值;针对复州皮影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期使复州皮影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白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显示这些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民族原始宗教观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传承与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高白族的自豪感、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多元性等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利用、传承、保护以及拓展传承保护的路径,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下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环境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及传承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表现的重要审美方面,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精神追求及生活体验的最好概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解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基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传承我国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19.
浅析川北皮影的源流、特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影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川北皮影是四川皮影戏两大流派之一,造型生动、雕工精巧、表演细腻、唱腔优美、剧情风趣,曾走出国门。现状令人堪忧的川北皮影,在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我们应寻找皮影衰败的原因,起来保护、挽救这门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20.
剪纸和皮影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这两门传统艺术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形式,在当地的艺术土壤中相互影响,尤其是线条造型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通过环线皮影和当地剪纸的渊源、线条方面的异同、造型等方面来论述环县皮影与当地剪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