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平等性别教育长期作为教育中的次要问题,教育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少误解。“零和式”的教育使性别平等问题走向了极端。平等性别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女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同时使男生受益。打破教育体制中固有的性别成见才是实现平等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阶段进行全面性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社会性别平等是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第2版)(以下简称《珍爱生命》)贯穿始终的关键教育议题之一,从内容安排,到文字描述,再到插图设计,都传达了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重视小学全面性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小学生性知识的掌握及正确性态度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性别与性别平等,如何对待性别差异是性别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性别中立与性别化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性别教育模式,其性别概念认知是片面的,性别平等诉求是模糊的,实施方式是扁平化的,育人成效背离了育人目标。性别敏感教育在反思传统性别教育局限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对性别分析,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而成,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性因素,彰显性别平等的价值诉求,重视教育过程的动态发展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完整性。实现性别敏感教育,需要教师打破性别陈规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性别敏感教育思想;利用课程载体,丰富性别敏感思想实践化的素材;赋权于女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很大部分源自认知,而造成这种认知的是文化环境对其的影响。教育塑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性别认知也会受到教育影响并在过程中塑造性别角色。本文试从性别与性别认知、性别不平等和教育改造认知三个部分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题分析教育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性别认知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平等的重要组成内容,也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机会平等有重要意义.平等的多元内涵和教育的复杂发展过程赋予教育机会平等以多元、动态的内涵,以往多侧重干从某一学科视角如经济学、测量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去解读,从综合的学科视角去解读,而缺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的内涵.女性主义视角强调用性别的视角、批判的视角研究问题,具有独特的现代意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机会平等内涵包括教育起点的性别平等、教育过程的性别平等、教育结果的性别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聂雅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92-94,F000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对教育领域内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努力在教育中体现性别平等。注重制定反性别偏见的教育政策、重视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性别平等信念的培养、重新编写学生教材是美国中学教育体现性别平等的具体举措。长期实践中,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女孩参与理科课程显著提高,但依旧存在着来自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其他系统的挑战。当前我国中学正在提倡推进性别平等,美国中学教育为性别平等所做出的努力,能为我国中学教育中推进性别平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性别平等教育是推进性别平等进程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在台湾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不仅仅限于教育场域,而是融入了体制化和法制化的模式,走向主流化的进程,从而为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台湾地区性别平等教育在机构设立、法律制定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为中国大陆主流化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女性群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女性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性别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课堂管理到课程设置,处处都能找到关于性别教育的影子。在整理关于性别研究的相关文章后,对性别教育平等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性别教育平等应当理性对待,不能客观划一,平等是相当而不是相同;性别保护应是对弱者的保护而不是单一保护某一性别。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回顾法语非洲国家殖民化前后的女性教育,试图揭示由于欧洲所谓先进性别文化在政治、经济、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特别是通过他们所倡导的世俗教育——文化和价值观传导器,进一步加强了当地原有的性别不平等,而本土文化中有利于性别平等的一面被忽视,使得这些国家女性教育机会不平等并对女性社会经济成就产生了影响。期望学界能更多地以性别视角审视教育的质量问题、价值观问题及其它相关问题,使教育更有效地利于全人类和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非洲教育依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阻碍着非洲女子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干预。非洲各国成功的经验指明了政策干预的方向,主要包括:降低公共教育成本,使女童可以承受;营造一种有利于女性的安全、公平、友善的学校环境;立法保证性别平等。总之,要让性别回归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别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性别文化仍牢牢的束缚和限制着人的发展,这对现代社会中的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在幼儿园进行合理的、适宜的幼儿性别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女性学的兴起和发展,"教育性别平等"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将社会学范畴的女性学中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引进学校体育教育领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女性的性别视角对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忽视性别差异的问题进行考察,对其现象和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伦理学视野下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在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但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道德教育的性别失衡和性别冲突,从而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重新定义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使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容女性气质。在此基础上,重建道德教育大厦,使其矗立于理性和情感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16.
以严密标准、系统完整、融汇互通的顶层设计为基础,利用"双元制"确保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通过人才素养与劳动力市场的紧密联系来保障就业,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优势显著。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仍广泛存在,使德国教育和就业系统中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加剧了德国劳动力市场风险,不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德国发挥学术界先锋作用,利用研究佐证克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采取结构调整措施增强"双元制"的吸引力,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性别差异;并从不同教育阶段着手帮助学生建立性别平等观念,消解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全面应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性别平等是高等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平等社会性别文化构建的体现.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在近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女性大学生在高校比例也逐年增加,但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性别差异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女性高等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