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而习语堪称"浓缩的文化"。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休运用,并得出结论: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时应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并非固定不变的翻译模式或翻译策略。它们与文化、意识形态、文本性质、目标读者息息相关。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翻译,应有机地将归化和异化结合在一起,以异化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蕴,以归化准确再现文本意义。本文以哈萨克谚语翻译问题为例,试析归化与异化原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谭雪莲 《文教资料》2006,(15):156-158
长期以来,翻译中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本文拟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各派理论依据、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综述。  相似文献   

8.
归化和异化是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文本形式、翻译目的呈动态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归化与异化特点对比分析,认为两者虽然是翻译中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策略,却不是对立关系。归化与异化是可以有机结合、动态化改变的,并强调只有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归化与异化的应用才是合适并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翻译的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本文通过引入翻译目的论的一些概念,尝试从根本上解开归化与异化真正的问题所在: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然而,每位译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是应该的。因此,归化与异化没有哪个更好,只要适用于目的,两者皆佳。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活动中不同的文化移植策略历来成为翻译界争论的话题,焦点是谁应在翻译中占据主导地位。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入手用实例分析了归化、异化各自的使用场合,旨在说明二者没有孰优孰劣,归化、异化或是兼顾二者的策略都是为实现翻译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且动态顺应的过程。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一直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审视归化和异化,并以鲁迅的异化观为个案进行分析,指出顺应论为正确看待归化与异化之争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偏向于归化还是异化,其本质就在于是否顺应了翻译目的、读者的认知语境、历史背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法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要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翻译目的论以及归化、异化策略,然后在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归化、异化策略的具体应用,从而论证了归化、异化策略或者介乎之间的策略都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杂合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重新认识翻译界争论不休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本文从杂合视角分析了归化、异化,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提出了杂合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异化总是译者不错的选择。但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比较的争论未曾停止过。1987年,一篇名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更是引起了归化与异化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将主要对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定义,异化与归化的比较,导致译者采用异化策略的原因以及异化策略的评估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有人认为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的,有人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本篇从翻译的目的和源语文本类型的角度,分析了如何选择归化和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18.
谭雪莲 《培训与研究》2006,23(4):121-122,130
翻译中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各派理论依据,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综述。  相似文献   

19.
蒲云萍 《英语辅导》2014,(4):190-192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论述了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的动机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反应接受度。在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过分归化或者过分异化都完成不了翻译,实现不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为两种主要方法。本文从电影片名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归化法和异化法辩证统一地并存于每一次翻译实践中。在片名翻译的具体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归化法和异化法,以实现语言的相互碰撞、文化的相互交融、观众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