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运国 《中学理科》2007,(11):32-32
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其作用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进一步说,它不仅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或研究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物理课如何使学生想学、爱学? 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习物理兴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或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说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就实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始终不能脱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它是实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是不能离开实验的,而且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通过做学生分组实验,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放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培养上述能力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在于:一是物理学的概念、规律都是实验事实或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后,就要用语言把观察到的现象、结果表达出来,对初中生说来,表达的方式不仅是书  相似文献   

8.
江洪军 《课外阅读》2011,(4):174-17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9.
郏宣连 《教学月刊》2006,(11):12-14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新课程倡导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过程和情感教学的三维目标,已成为每…位教师认真探索的课题。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感性材料,而物理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加强课堂演示重视边讲边实验顺义县沿河中学李秀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和...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极好的载体。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a.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改革方向。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物理现象、物理事实和实验中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抽象出来的,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表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既是构建物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而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相似文献   

13.
障碍一 :感性认识不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物理事实的抽象。绝大部分物理规律都是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它来自客观现实 ,又高于客观现实。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准确地理解物理规律 ,就必须获得有关事物足够多的感性材料 ,包括通过观察实验 ,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它是思维基础 ,是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物理现象及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 ,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 ,学…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能用虚拟动画完全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物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物理教学必须加强演示实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仍要以观察物理现象、进行物理实验作为思维的基础.新课程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学生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看到了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真实性.但教师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并且实验现象很快消失或者可视性较差,不清晰,容易导致学生的观察困难,实验的观察或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电脑模拟恰好成为常规教学中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难以进行的物理实验的替代者.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包括 :自学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那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呢 ?一、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和其它能力一样也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重要能力 ,它包括阅读能力 ,理解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 ,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这些自学能力都是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第一 ,要弄清建立概念、形成规律的物理事实的全过程 ;第二 ,…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教学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应用的教学。物理规律是物理科学理论的骨架,它是通过大量具体事实(包括观察与实验)归纳而成的结论,更适合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科学探究法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建明 《甘肃教育》2014,(23):111-111
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可见,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物理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重视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他们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学生对实验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0.
叶光胜 《职教论坛》2002,(18):42-42
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概念和规律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物理实验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