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4.
李波 《科学教育》2007,13(6):89-90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  相似文献   

5.
当好高中班主任不容易,学生进入了高中以后,由于其身心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以下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6.
郑中华 《考试周刊》2014,(11):175-175
<正>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其身心迅速发展,青年初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不再。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教师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老师关上心扉,这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班主任对高中生的管理更加师表化、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一、班主任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7.
王志芬 《新疆教育》2013,(7):184-184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中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使他们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虽然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但是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总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因此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会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中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静 《河北教育》2009,(7):55-56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种友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这时,老师如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处理好这种关系呢?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我与一个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老师,这事不是我干的,您可能误会了……”“老师,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请您听我解释……”“老师,这些难道都是我一个人的错吗?您也太……”“老师,您有没有搞错?您这样批评、责备我,对我太不公平!”上述话语,作为班主任并不陌生。当学生受到批评、责备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搜寻有关证据,重新对自己的言行作某种审度,判断批评的正误并作出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心理意向,称之为“寻证心理”。一般来说,正常人在遭到批评、责备时都会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说明自己并无错误或责任不大,或是能找到…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坚持心理疏导,促进后进生转化,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更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后进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一 )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家庭困难,父母无文化,认为自己天资必然差;有的认为自己基础差,别人会笑话,老师也瞧不起。  (二 )逆反心理:有的因为老师批评过严,不能接受;有的因为多次受家长…  相似文献   

11.
批评的学问     
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批评学生的事情,批评是一门学问,运用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适当的批评,可以启发学生自觉地反省,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针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中专生而言,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批评要有事实依据。学生有学生的特点,犯了错误以后,为了避免老师对其“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避重就轻地承认部分错误。老师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就可能空讲几句批评的话,这样就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班里有位同学自习课上经常捣乱,,。,其他同学反映后,我找他谈话,他却予以否认…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学生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地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而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与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和方法。这几年,我做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批评学生时,注意做到以下“五要”。一、要以事实为根据批评学生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有的学生为了避免批评,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没有事实做根据就批评学生,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任教的五年级2班有…  相似文献   

13.
糖衣批评     
批评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就像甜甜的甘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因为甜甜的批评里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善意。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真情善意时,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感谢式”批评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们都在操场上站队,晓明没戴红领巾,班长要他戴上,他却说等老师来了戴也是一样的。班长把情况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来到晓明跟前,摸摸他的头,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啊!这么尊重我,在老师来时就戴红领巾。如果今后你能牢记自己是一个少先队员,自觉地佩戴红领巾,我会更感谢你的!”这个总是不愿意戴红领巾的孩子惊讶地望着老师,飞快…  相似文献   

14.
转变     
我到一个班级兼课,班主任是一位刚分配的年轻教师。早就听说这个班里有几个学生逆反心理特别强,还有个别学生自暴自弃,出风头,闹笑话,破坏性行为时有发生。有个叫李明的学生,智商不低却不爱学习,特别好动,上课转来转去,经常搞恶作剧,扰乱课堂,任凭班主任老师怎样批评说服,同学们怎样指责帮助,他就是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几次把班主任老师气得暗自流泪。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了调皮鬼学生李明,不会听课,学习成绩步步下滑,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屡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另一方面,我发现他对不太熟悉的人很热…  相似文献   

15.
赵建明 《甘肃教育》2014,(17):35-35
正中学学生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他们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现陈述如下。一、育人先塑己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上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通常会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楷模。因此,我们教师更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平时严格要  相似文献   

16.
有位班主任老师,叫萧恩,大家都赞扬他教育艺术中的两面“镜子”. 第一面“镜子”是日记本,每个学生都有,主要用来照自己.萧老师认为,人都是爱自己的,但爱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有会爱和不会爱之别.写日记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现短处,真正学会自尊、自爱和自觉.例如,在日记中,他发现有的学生对课间操不感兴趣.于是,在第二天课间操时,选择两个学生各拍下一张照片;一张动作准确,姿势优美;一张懒懒散散,下蹲运动象“鬼子投降”.让全班同学欣赏这两张照片,然后写日记,谈感想.那位做操不认真  相似文献   

17.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要集中在五(4)班听课,由于安排不过来,(1)班没有老师去上课,班主任临时布置学生自习。快下课前,(1)班教室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是徐小明和汤红建两个同学吵了起来。下课后,班主任把汤红建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老师苦口婆心,汤红建却气哼哼地不服。他说:“徐小明也闹了,你为什么只批评我,不批评他?”“人家闹,可人家学习好呀!你呢?”班主任威严地提高了嗓门,将汤红建的反驳顶了回去。汤红建知道自己是个“差”  相似文献   

18.
一个班级,总有几个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有的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叫老师省点儿心?我这班主任就是给你们几个当的!"的确,这些学生的存在时时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耐性。但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永远处于平庸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期终评语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班主任在写评语时.千万不能马虎草率.评语中更不能出现伤害学生的语言。写评语要注意一个“情”字,以情感去诱导、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心理上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把老师的要求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并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所以笔者一直摸索且打造出这样一把改善师生关系的“金钥匙”。笔者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四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为师观念+处事方法+耐力恒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