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追星热”的问题,同学们莫衷一是。我以为,我们首先应当承认明星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彩。他们的个性特征、事业成就、生活情趣及人生理想,让人心悦诚服,向他们表示敬慕与爱戴,作为自我人生的榜样,又有什么不可取? 纵观“追星”者,只是将明星作为理想的化身,根本没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其等同起来。所以“追星”者也往往并不是幻想自己成为某明星第何况,明星可作为我们奋斗的动力,他们的成功能使平凡的我们不甘人后。明星们从渺小变伟大的辉煌历程,使“追星”者们热血沸腾,自觉不自觉地去攀登生活之路;同时,明星也可作为我们生  相似文献   

2.
其实“追星”不单单只有中学生,还有小学生、大学生等等,他们有一些“追星”疯狂的行为出现。“追星”是不分年龄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追星”的行为不要过于疯狂。什么才能称得上“疯狂追星”呢?就是每天为了见自己喜欢的明星,在明星的家外面等着,然后找他们帮自己签名、拍照,做这一类无聊的事情!有时候明星因为工作或者是某些原因要等到天亮才能回家,而你因为要见到他向他拿签名和拍照就等到天亮,到时候不单单没有精神上课,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这样真的好吗?其实我觉得喜欢一个明星不需要这样做,而我们也不是为了跟他们拍照、拿签名而喜…  相似文献   

3.
读了广州白云师范学校《我看“追星热”》中几位同学的发言,颇有感慨,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觉得,对于一名中师生来说:“追崇明星偶象,实在是不可取。因为,我以为,“追星者”其实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现实,去虚幻某种“真实”。比如你拜倒在刘德华脚下,一心履其成功之路,难说不是幻想为了放弃神圣的讲坛。过多地崇拜明星而成为“追星族”一员,让明星的光芒遮没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爱与精力全献给某明星,从言行举止上模仿,思想感情上追逐,  相似文献   

4.
行阳 《家教指南》2005,(8):30-31,40,41
父亲董广瑜(中学副校长):前面有位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追星”,父母该怎么办?据一项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显示,看着孩子成天沉迷于“追星”,大多数的父母都束手无策。于是,便整天提心吊胆,总是担心孩子因为“追星”会影响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谈星色变”,只需尝试着这样做:第一,要正视明星。就是要正视明星的长处和短处,目前,有不少父母总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演艺明星,甚至认为他们唱唱歌演演戏,没什么了不起。因而,看见自己孩子对这些人如此崇拜,实在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还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故意贬低明星。两代间的隔阂因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所谓中学生的“追星热”,是指少数青少年对港台的电影明星、歌星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如痴如醉、五体投地的狂热程度,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中学生追星现象。  相似文献   

6.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狗和人一样喜欢“追星”。狗“追星“的对象是那些在“娱乐性”比赛中获胜的“明星”,或许它们认为胜者更有可  相似文献   

7.
不可忽视的又一种“追星”现象本栏编辑辛振镒编辑同志:时下对港台歌星的校园“追星热”渐至降温,但另一种“追星”现象又始露端倪。某电视台每周星期日晚都会有一个“星星人类”的节目,在中小学学生中收视率颇高。伴随而来的是《你的1993年》《你的1994年》之...  相似文献   

8.
宕岩 《家长》2010,(1):14-14
一、正确看待孩子追星 崇拜偶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要求青少年放弃偶像崇拜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举动往往是将喜欢的明星的照片贴在床头,听明星的CD碟片,偶尔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搜集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孩子的追星行为仅限于这些,父母就不应横加干涉。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浪潮此起彼伏,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追星”热在青少年中已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有时候,流行并不总是代表着经典,“热”的激情背后留给人的是无限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时文选萃     
学术之星值得追当前,一系列明星选秀节目异军突起,追星似乎成为了一种“群众”运动。不可否认,追星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崇拜和榜样学习,反映了时代的开放多元。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  相似文献   

11.
赵爽  曹雪 《班主任》2023,(1):44-46
<正>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星现象,班主任进行教育干预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话题。但判断学生是否盲目追星,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原因主要在于:不同代际群体对于“明星”文化符号的认知和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现实生活中,儿童因个人偶像崇拜无法获得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而做出过激行为,很多时候是由于家长和老师不能对儿童追星行为做出理性识别与分析,并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追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明星日新月异,而青少年追星的狂热从来没有变过。讲到青少年追星,家长教师的反应往往是摇头叹息,誓把追星现象除之而后快。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确实已经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明星。即使欣赏某个明星,也不会像很多青少年一样狂热。但是理性的前提是我们已经不在青少年时期了。我们不能要求青少年和我们一样理性。他们有他们自己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把成年人的心理强加给他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行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一种成年人的视线去看待未成年人的行为,然后对之指指点点,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呢?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追星不好,其实追星可以让人变得特别开朗等,但是追星过了火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小孩子喜欢明星、歌星、球星虽然好,但是追星方法错误,就会导致成绩下降等,如何能够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明星当成一个娱乐的“朋友”,要不就把明星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就行了。不要那么过于盲目地崇拜他们。追星好,学习更重要!$内蒙呼和浩特市光华小学@王宇鹏  相似文献   

14.
王宁 《班主任》2023,(1):60-63
<正>追星是偶像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偶像崇拜是人类产生于远古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社会、心理、文化现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近代社会的伟人崇拜,偶像崇拜的类型和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偶像崇拜现象在人类社会的代际间不断传递、轮回,从来不曾消失过。随着影视行业的工业化发展,影视歌明星成为大众仰视和追逐崇拜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一些综艺节目的兴起,资本也乐于开展一些“造星”活动,形成一种影视歌明星+粉丝的“饭圈文化”。这种“饭圈文化”近些年有低龄化趋势,许多中小学生卷入其中,有些不健康的“饭圈文化”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也需要对学生追星行为予以引导和教育,让学生不会在喧嚣的盲从中迷失自我。那么,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盲目追星到理性选择偶像崇拜对象,找到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呢?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中学生大都有过“追星”的历史。有的把“明星照”夹在书页,贴在床头;有的剪成“明星”头,迈着“明星”步,一口“明星”腔;有的对“明星”的身世、传闻如数家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自己不就是独特的“这  相似文献   

16.
少年追星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几乎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热爱的明星。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这“偶像”与“明星”由昔日的雷锋、保尔·柯察金等换成了周杰伦、言承旭、林忆莲等影视明星与歌手。少年追星的首要理由是情感的需要。寂寞的少年需要心灵的沟通,渴望成熟的少男少女需要获得情感共鸣。青春期男孩女孩在身心急剧发育和性意识渐趋成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却依然是“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和“在校学生”。当代少男少女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而情感相对贫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追星,在老师、家长们的口中永远永远得不到好评。 当我们想要为明星呐喊尖叫时,父母和老师会阻挡在我们的面前,苦口婆心地说:“追星耽误学习!”“追星不是学生该做的,学习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班会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追星的利弊,从而对追星现象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和分析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追星动机。 2.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追星不等于追梦,明星的未来不等于自己的未来,认清追星的误区,从而不盲目追星。  相似文献   

19.
偶像崇拜心理是在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心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崇拜心理,是把神灵偶像化,给他们塑造形象,并施以崇拜。而明星崇拜是在偶像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上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电影业的兴起,明星的出现,并随着大众传媒西方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崇拜。在青少年当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追星热”,不是追歌星,便是追球星。虽然崇拜的明星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为什么青少年会这样狂热而盲目地崇拜明星?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爱‘超女’,周杰伦;潘玮伯、SHE是我的偶像……”现代社会,明星已成为社会流行时尚文化的代言人。无论是其着装、配饰,还是性格、气质,明星都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形象代表,明星效应亦渗入了大众文化,并构成了大众文化的主体之一。追星,似乎已成为现代中学生们关注时尚和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他们把时间大量地花在如何关注明星上时,学业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父母的沟通开始疏远,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甚至有中学生们对明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追星,是好,是坏?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近“追星”之影响大观,是喜,是忧,如下分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