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理论讲授(Teaching theory)、案例分析与讨论(Seminar)、实训(training)和撰写报告或论文(Paper)(简称TSTP)的教学模式,意在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回归能力本位教育;体现“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将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引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学理上,课程知识观是关于课程知识的“性质”、“功能”与“实践方式”等最根本性问题的理解。学校教育是通过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和传递来实现人的生成的,通过对知识社会学视阈中课程知识观的学理分析与考察,为教育中人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性质上,课程知识中“无人身”的中性判断被颠覆;在功能上,课程知识提供了“知性”与“人性”相遇的可能“场域;”在实践方式上,课程知识在其“组织策略”中生成人。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关系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首先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观。运用技术知识的理论视角,进而可以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观:基于技术经验体系的专业课程本质观,基于技术知识构建的专业课程目标观,基于技术知识类型的专业课程内容观,基于技术知识生成的专业课程实施观,基于技术知识表现的专业课程评价观。强化职业性、突出产业性、提升技术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根本指向,未来需要探索服务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樊华强 《教育探索》2006,1(3):25-26
在回顾和反思建国后两大语文课程观(知识本位语文课程观和能力本位语文课程观)的基础上,联系当前时代背景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应重建以人为本的语文课程观。其内涵是: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内容回归生活世界;课程的学习方式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高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关涉的因素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仅就课程观念重建、课程体系重构、教材文本重整三个重要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操作建议.一、课程观念的重建.课程观是对课程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指导高职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总纲.当下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旧课程观,依然错位运行、惯性主导高职课程领域,知识构成“学科本位”的实质内容,学科则成为“知识本位”的落实形式,二者互为表里、相与为用.  相似文献   

6.
3.现代课程观的缺失——本位、错位、无方位。(1)传统的“双基”教材观使教师被桎梏在“知识本位”内。其缺陷主要是知识学习架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基础牺牲了完整.强调学术而忽视了实践等.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难以完成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以现代职教观为指导,精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好途径,现代职教观的核心是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在现代职教观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估设计等,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技术化的任务课程”和“任务化的技术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针对机械制造专业开展实践研究:对技术知识的处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同构;分散的任务如何为技术知识的理解服务;技术工作内涵在基础学科课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确定教学本位是办学单位用来实现国家、社会为相关专业定下的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高职法律事务的教学本位观经历了知识本位观和能力本位观,但这两种本位观都不能单独使教育部为该专业定下的培养目标得以充分实现。国家、社会需要的是在知识、能力、品德等三个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的高职法律事务人才,而这样的期盼只有建立在知识、能力、伦理"三位一体"的教学观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知识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疏离和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文章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出发,指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课程的整合,并从价值基础、基本内容、主要形式等方面对课程整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习化社会人类的知识生存方式及知识观的演变要求确立一种“知识就是快乐”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快乐观”的实质是人的学习本性的实现和超越,表现为知识作为结果的快乐与知识作为过程(即求知)的快乐。与这种知识价值观相对应的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习化课程。学习化课程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内容是整合各种有利于增进人的幸福的知识,其方法是“主体学习”与对话学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阐述,确立不同于资格概念的能力概念;建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工作任务分析与课程分析技术;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框架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的“模块化”课程形态特征加以分析,从而为有效地解决“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嵌入、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提供一个可供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知识之于课程、之于教育、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建基于特定的领域知识,成为有文化的公民需要掌握标准语言和共享知识,同化新知识需要先前知识作为基础,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以核心知识为“同心圆”的课程。作为一名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者,赫希的知识观和教育观都建立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之上。赫希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关怀和爱护的缺失,反而正是儿童本位思想中存在着的过于浪漫的发展观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延迟以及对儿童关爱的错位,剥夺了弱势学生学习知识、改变知识状况的机会,这对弱势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以背景知识、领域知识、共享知识、先前知识、核心知识等为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职业学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而化工专业作为一门需要特殊的行业知识与要求的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下面是笔者根据本校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的实践作肤浅的阐述。1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是:1.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1.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明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1.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1...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们对“课程”有一种肤浅的认识,以为“课程”就是教学的科目,就是系统的知识,由此形成了以“知识”和“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观。与以往七次课程改革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  相似文献   

16.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职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按照“TTAAS”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技术,系统创设课程教学任务与载体,建构课程应用性知识体系、基于行动导向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融合专业性与职业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经过几轮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职在以“工作任务”课程替代“学科本位”课程的变革中,由于受到普通教育课程关于知识“选择与组织”逻辑的深度影响,对于两种课程范式的标志性差异——“知识析出”理路的解读一直被忽略,进而影响了高职课程在知识论与知能关系等多个维度的理论拓展.如此,势必导致高职课程改革的“表层性”与“局部性”.对于“知识析出”之意、之理、之困、之解的切问是高职“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本身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18.
表达本位课程观下的阅读教学,不是通过听说读写来理解课文,而是通过课文来培育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借助“一主两翼”的课程模式实施教学。“一主两翼”课程模式的实施,主要是借“阅读”这一平台,以“表达”为指向,以言语模块为形式进行有效推进:嫁接生活---实现词语为我所用的功能;从表达的角度来阅读---实现阅读理解表达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知识---实现知识指导实践的功能;开辟读写室---实现情境中表达自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结合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理清就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按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特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教育在发展,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逐渐转向“课程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改革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技术的知识定性,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以理解为基础的体育课程知识观,并说明其理念对促进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