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整体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与政府的政策分歧和矛盾总是伴随其中,有时矛盾还会激化形成社会冲突.利益差异、行政方式不当、观念分歧和民主机制欠缺是引发布局调整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农村区域学校联盟不是一种化约式的存在,而是一种功能多样的学校发展模式。按照功能主义的思维,我们可以形成个体、群体、社会的递进型功能分析框架。个体层面的功能是满足农村师生的发展性需求;群体层面的功能是促进农村学校的多样化共享;社会层面的功能是推动农村教育的整体性治理。由于情感性、价值性需求关注不足,冲突性、博弈性行为刻意回避,统整性、协同性理念相对欠缺,农村区域学校联盟的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激活。通过满足情感与价值需求,实现联盟师生的深度发展;寻绎冲突与博弈价值,丰富联盟群体的资源共享;建立审议与协作机制,以保障农村教育的整体治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社会有机体的前提性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性构成部分,要使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就启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化有机体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能力的有机系统,形成和发展于人类劳动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各种环节、各种关系构成,必须保持整体的和谐,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国现阶段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整体,这就要求社会各种因素协调互动,保证作为整体的社会有机体内外的动态和谐,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指向的是一门课程整体建设的精品性,其所具有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示范、引领、共享、推动、提升等。实现这些功能,需要职业院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科学规划和整体推进精品课程协调发展,建立精品课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为精品课程运行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建设特色网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社会秩序论主要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维持的问题,核心是社会和谐;社会进步论主要是说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人的理性决定社会变迁和发展,人类理性发展的“三阶段”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最重要的标志是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构建广西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阶层的关系。当前,广西的阶层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阶层差距过大,社会断裂加剧;社会流动渠道不畅,社会结构趋向封闭;群体权力失衡,阶层关系紧张。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壮大中间阶层;优化社会流动机制,实现社会流动的畅通有序;均衡阶层权力,化解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8.
利益协调的关键和根本在于机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利益协调提供机理、创建规则,它是利益协调的基础,并与利益协调处于同一过程。通过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创新,化解利益矛盾、冲突,促进利益协调、和谐,实现人们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乃是21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终极追求。和谐存在于两个以上元素所构成的系统中,由两个元素组成的系统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系统。而今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更多地呈现为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现代社会的有机体不再是单质性社会,社会的整体面貌与发展态势受制于多重关系的制  相似文献   

10.
功能论强调社会是由不同质的部分构成的和谐、稳定的统一整体。教育 在于促进个人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冲突论强调社会每时每刻都发展变化,都存在分歧与冲突。学校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各身份集团利益冲突的发展。帕森斯和柯林斯分别是这两种理论的代表。本论述了他们的主要教育观点,并阐析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观冲突是思想文化矛盾的集中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冲突及其影响的正视与认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中含有深刻的价值观意蕴,以及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以民主保证自由的实现,以法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原则。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价值观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使价值观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本文提出,法律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途径,法律机制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使其享有人之为人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法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应当通过法律各系统的和谐加以实现,以一种系统的整体协力共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所凸显出来的和谐问题是当代最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化时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原则、双赢博奕理念原则、多元化理念原则和共生理念原则.普世制度与普世伦理为实现全球和谐提供了制度与伦理的解答,但从现实条件来看,全球化时代构建和谐社会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度,扬弃私有制,是向和谐社会迈进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4.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倡导公正的理念,营造公平有序的社会氛围;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挥安全阀作用,减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也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促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其着力点在协调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群体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格局失衡,所以实现经济利益的和谐即经济和谐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紧迫任务。而经济法则是以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和谐即经济利益的和谐为价值取向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正、秩序、和谐都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但是,公正、秩序、和谐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对和谐社会的意义并不相同。其中,公正才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才会有真正的秩序和和谐。公正的制度安排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公正的制度安排在社会中扮演了无偏私仲裁人的角色,从而实现利益的公正分配。在建设和谐社会时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将和谐、秩序理解为无冲突、无矛盾;将和谐简化为秩序,甚至稳定。  相似文献   

18.
重建道德伦理体系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在维护家庭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德体系呼唤伦理道德从家庭走向社会,孝道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绝对价值,具有信仰的功能。大学生孝道教育是开启人性的钥匙,家庭伦理的核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促进大学生个体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以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侵权现象大量出现,危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和谐社会应是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被尊重和保障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侵权责任法规范的调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是公正与安全。侵权责任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与功能,一是和谐价值与衡平功能,二是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20.
创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本文从社会宏观结构和几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对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