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以《沉沦》为代表的小说,体现出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伤感的抒情倾向,绮丽的语言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浓烈的浪漫主义的风格。本文拟从对其最早发表的小说《沉沦》的分析入手,通过对作品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对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为赏析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在“自叙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在描写方式上,郁达夫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去描写、表现人物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以抒情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抒发人物的真实感受,描绘出一部人物的“情绪史”,使小说成为主人公自我情绪、灵魂奥秘的自白书。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其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大胆的心理剖露、感伤的抒情倾向,形成独有的浪漫抒情风格。小说《沉沦》是其早期代表作,塑造了以性的苦闷为特征的沉沦者形象。1922年留学归国后,他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春风沉醉的晚上》显示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主义的主调中汲取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探索,作品刻划了以生的烦恼为特征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的散文小品也独具特色,他被誉为优美的散文家,其记游散文更见其长,《钓台的春昼》就是一篇情景兼到、既细且清的记游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05-405
郁达夫是新文学作家中很有才情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浪漫不是梦幻的浪漫,而是充斥着感伤、忧郁以及直白情味的"浪漫",也是直指封建道德咽喉的"浪漫"。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如《银灰色的死》《秋柳》《春风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迟桂花》《瓢儿和尚》等等。郁达夫小说风格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他小说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坦率的自我暴露、自叙式的形式、感伤的格调、病态的人物描写、零余者典型形象的选择都对读者产生了心灵的震撼,给当时的封建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的小说笼罩着一种悲剧色彩,但无处不洋溢着一种艺术美。在此,笔者针对其悲剧色彩和艺术美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小说中的杰作之一,本文从《迟桂花》创作心态、人物形象、艺术匠心三个方面入手评论,认为郁达夫的《迟桂花》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理想境界渴求的强烈愿望;作者笔下的翁莲是理想化的人物,是“美”的化身,外形美和心灵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迟桂花》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是“四美”兼备(“自然的美、人体的美,人格的美、情感的美”)的一篇杰作。  相似文献   

7.
A郁达夫小说的最明显特色在于主观性,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代表了或一定程度地代表了 作者本人,这与前面论述的题材的“自传”性和主题的“自我表现意识”是一致的。 这些人物,一类是以“我”的第一人称出现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茑萝行》、《迟 桂花》等皆是如此。另一类是假以人物的签名,其实则也包含着作者的影子,如《沉沦》中的“他”,《茫茫夜》和《秋柳》中的于质夫,《采石矶》中的黄仲则,《东梓关》和《烟影》中的文朴。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人物就等于作者,他们是并且只能是作者笔下的艺术典型,但反过来说,内部又无不包含了作者自身。“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戴着各种假面具的他自己。”这名话也许多少道出了它的实质。郁达夫在《小说论》第6章“小说的人物”中明确提出:“小说家的人物的来源可分三种。第一,是由他自家亲眼观察得来的。第二,是听见人家说,或者在书报上看来的。第三,是由他的想象造成的。不过小说家在小说上写下来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产生的社会背景,主人公哈克行为与传统英雄表现的差异和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分析,《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反英雄色彩的人物。马克.吐温不仅仅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也是创造反英雄形象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艺术地传达了“零余者”对异性爱的浪漫想像。形成了一种冷静的理性抒情风格和特殊的浪漫主义特征。以超常的主题视域及独特的艺术追求。表现了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10.
《沉沦》是郁达夫成名作,是一篇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的自我表现小说.小说真实地刻画了一个身在异国他乡备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弱国子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小说创作上,作者并不是刻意地去描绘艺术形象,构造故事情节,而是注重艺术的“表现自我”,根据主人公内心感情的波动和思想情绪的变化组成心理流动的抒情结构.因此,要对《沉沦》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应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分析上.通过阅读,我们不难认识到主人公“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坦率软弱而忧郁,是一种被社会扭曲了的病态的性格,所以这种性格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创作中,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手法都不是单一绝对的,被公认为现实主义大师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中就不乏有浪漫主义成分的存在。本文通过对小说《改邪归正的梅莫特》的分析挖掘了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怪诞的故事情节;(二)渗透作者强烈主观性的理想人物;(三)超自然成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小说《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相比,反映了创作的发展变化。题材上,前者写的是一个病态青年的心理,而后者则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人物上,前者采用自叙传的写法,细腻地刻划了主人公的病态心理,而后者除刻划“我”以外,还成功塑造了陈二妹这一崭新的人物形象;结构上,前者采取散文式结构,注重人物的情绪,而后者则讲究布局,紧扣男女主人关系的发展,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范式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简而言之,他早期的作品往往展示出主人公强烈的焦虑,既包括个体爱情、性欲的焦虑,也包括对国家前途的焦虑,其代表作是《沉沦》;他中期的作品由于理性的日常生活叙事介入文本,原先那种大胆的自我暴露以及强烈的焦虑逐渐有所抑制,这以《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代表;直至《迟桂花》等作品出现,郁达夫小说中作为美学价值来源之一的焦虑感实现了美学意义上的化解,其创作趋于成熟,风格亦趋于平和。对郁达夫小说美学范式转变的分析有助于在一定的框架内全面认识和评价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始于"五四"初期,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问世,到后来的《沉沦》等,无不都属于这方面的题材。这些小说或直抒胸臆,抒发内心孤独、忧郁的感情,或借助某个背景痛快淋漓地抒发一个现代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沉重的压抑之下他渴望美、渴求爱,同时无情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浓郁的抒情色彩,饱满的感伤情怀是他的小说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短篇小说《沉沦》直至一九三二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为止,他在早期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小说创作到今天仍有较广泛地读者。创造社诸作家有一共同艺术思想那就是主张从主观出发,发扬个性,强调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作家。他的小说既有爱国主义的热情,又带有某些颓废的情绪;他的文笔优美,然而又夹杂着些许苦涩。他是一个曾几度被人争议的人物。郁达夫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有《达夫散文集》等。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小说深受西洋文学特别是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带有较浓的自然主义色彩;在开掘自我悲剧的社会根源方面,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在确立白话小说语文体成形和推动浪漫主义小说流派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过分渲染了感伤忧郁的病态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所造成的慢性自戕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大都远离社会斗争,以颓废的生活方式逃避黑暗现实;在艺术上,缺乏连贯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人物大多属于“扁平人物”,缺乏“圆形人物”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严妍  胡斐  刘璐 《英语广场》2021,(10):8-12
《香水》是德国当代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一个具有嗅觉天赋却天生缺乏体味的社会边缘人物格雷诺耶为了制造旷世香水而谋杀25名少女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背景、次要人物以及主人公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小说所蕴含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以此揭示现实的荒诞和人性的矛盾复杂,引发读者对现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迟桂花》是郁达夫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与《沉沦》等前期作品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梳理、故事情节的整合以及女主人公莲的形象内涵等的分析与解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欲望社会里人间真情的久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