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不能因外界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从这句话中可见其豁达胸襟和乐观心态。但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挫折和低谷的时期。面对困境,有的人能保持坚强、自信。乐观,而有的人却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特别是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面对考试的失利、他人的误解,最易被困境所左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其实,困难不可避免,关键是能否调整好心态,走出困境,重新面对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互文·变文     
教《岳阳楼记》一课(初五册),学生在预习、讨论时,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不能理解。参看课本脚注“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仍然想不通。 也难怪,这种句子单从字面上孤立地看,就是讲不通。原来这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法,称之为“互文”。其特点是,上下文的含义互相呼应、映衬和补充,解释时需把它们揉合起来,经过疏通,方显句义通合。如上例,给“喜”补上“己”的含意,给“悲”上加“物”的含意,使喜和悲都含物、己两方面的因素,意即;不以物好、己得而喜,也不以物坏己失而悲。这就文通理达。 这种修辞手法,由于具有“言简意繁,辞约语丰”的作用,古人行文,往往采用。同一课“朝晖夕阴”也属这类。意表朝夕的阴晴变化,并非朝一定晖,夕必然阴。还有《醉翁亭记》中“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句也是。“歌于途””的不仅  相似文献   

3.
开窗     
青山绿水、壮丽山河使我们心旷神怡,世俗丑陋,人心奸险使我们伤感无奈。当读到范仲淹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时候,我的心羡慕不已。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着实不多,而那些以“物”喜以“己”悲的却不在少数,面对大千世界,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自读书以来,小生似乎就从未大喜大悲过,悲也是哼一声.喜也是哈一声,哼哼哈哈头发白两根这可不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不过年纪轻轻就被命运调戏了好几把,以至于成天木然一张脸,哭不得也笑不得。  相似文献   

5.
淡泊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境界,淡泊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说自己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真正能够如此放得开的人,古往今来,又有几位?  相似文献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所拥有的博大胸襟。他的这种胸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可我们是普通人,“以物喜,以己悲”又何妨?特别是学生写作文时,恰当适时地运用环境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是语文课本中"常驻"的经典范文。作者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与一般"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卑微情感如高山深谷,形成鲜明对比,鼓舞和感染着无数"仁人志士"。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可谓百花齐放,但在分析作者对滕子京的态度上大都趋向于赞扬和肯  相似文献   

8.
职业态度是每一个从事一定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心态,是一个从业人道德水准及综合素养的内外在体现。正确的职业态度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的职业态度能够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反之会导致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倦怠,以致最终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9.
当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语文告诉我“满招损,谦受益”。 当我陷入灰心沮丧时,语文告诉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似文献   

10.
每年高考招生录取之中、录取之后,总会有一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喜的故事,让大家高兴;悲的故事,就让人难受、让人遗撼了。高考征集志愿实行的时间并不长,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样也出现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庄子<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令人很容易想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来.在世俗的世界里,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七、分号应改为句号的: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心理素质的概念、意义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离不开心理素质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在遭受同一挫折后,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有的灰心丧气,有的毫不气馁;有的怨天尤人,有的自我反省;有的恼羞成怒、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殃及无辜,有的却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些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外部表现,根源于人的不同的心理素质。那么,什么是心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1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岳阳楼记》中典型的互文见义句。笔者以为,以此作为解读全文的切入点、突破口方能够省时省事,事半功倍,其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5.
有坚定理想、崇高目标的人在具体行为上会有明显与众不同之处,在日常学习中也会有明确学习动力,自然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立志教育是引导他们成才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志存高远对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只有心怀宽广,志向远大,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生活的挫折困苦时才能坚强.  相似文献   

16.
今人曾这样解释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谓思想感情不因为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有所改变。”(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种情操,无疑是高尚的,多少年  相似文献   

17.
人在梯子上     
人在梯子上,毕竟只是一种短暂的停留,站在哪一级台阶上是重要的,比这更重要的是心态,是保持好不以高喜、不以低悲的心态。在梯子上,我们可以看到纷纷的背影,看到无数的脸谱,生出万千感慨。但最终,我们仍然要回到平地,平视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张洪 《留学生》2011,(8):26-27
翟赴昱是北京贞仁文化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坚信“我们对未来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看不清生命的本质.看清楚了.一定不会担心”。而这个生命的本质.在他看来,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似文献   

19.
【相关名言】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英】塞·约翰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范仲淹  相似文献   

20.
秋颂     
清澈明净的天宇,霜染而红的枫叶,几抹淡然的闲云,爽利纯净的秋风,衬以淡水、远山——好一个明澈闲逸的秋。澹泊宁静的心,飘逸洒脱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好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秋在罗兰的笔下,让人留恋,让人感悟,更让人称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