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块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经验表明,运用模块将极大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此,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块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提出以多重模块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二五"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新形势下加快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软件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主要任务、发展目标、产业重点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制定"十二五"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磊 《科技广场》2021,(4):32-43
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分析科技服务业研究现状,提炼和挖掘科技服务业研究的相关主题,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以689篇科技服务业博硕士学位论文为文献资料,通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研究显示,我国科技服务业博硕士学位论文数量逐步增长,经历了萌芽初现、起步发展、加速升温、热度回落的变迁过程;一些与农村农业科技服务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成为高频词,是科技服务业博硕士论文关注的重要主题;"科技服务业"、"农业科技服务"、"科技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产业效率"、"创新体系"、"个性化需求"、"科技社团"分别是科技服务业博硕士学位论文的10类研究主题.未来,科技服务业研究应分别从研究主题、研究场域、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服务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而明晰中国各地区服务业影响因素可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并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依据。"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沿海五省市服务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分析五省市服务业影响因素,文章首先对其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并通过对2005—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实证分析了影响沿海五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投入水平、劳动力水平与经济开放水平对沿海五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最后结合五省市自身的区位优势,针对五省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推动服务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为研究背景,在产业集聚愈演愈烈的趋势下,从科技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探索入手,深入剖析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演变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构建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结构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经济新常态下科技服务业的"三位一体"攻略方案,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科技服务业立体发展的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变缓,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服务业具有资源集约的特征,符合中国经济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发展服务业势在必行。利用2005—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面板数据验证了地区规模对地区服务业生产率的正向效应。研究发现,综合分析服务业产值总占比高的北京和上海,城市规模对服务业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明显高于服务业产值总占比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技术效率已成为衡量服务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发展规律,对实现服务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梳理和总结了与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相关的效率测度理论基础,包括前期研究和经典文献。然后,在效率测度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增长、增长的收敛性以及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还对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加以总结。文章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一是研究内容较狭窄;二是研究问题的深度不够,多数仍停留在技术效率的现状、测算层面;三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文章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并明确方向,有助于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并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王秀洁 《今日科苑》2007,(24):206-207
在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审美范畴,比如:气象、风味、兴象、传神、气韵、风骨、风神、虚静、妙悟、兴趣、意境、高古、形神等等,但是,这些范畴在他们产生之初以及发展演变中就存在着形式的凝固性与含义的模糊性。本文试以"滋味论"、"韵味说"、"妙悟"说、"神韵论"所涉及的几个范畴,来探讨一下这种凝固性与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理论与经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面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后的一些不良后果,我们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关系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政策导向也在发生变化。如何看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尤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一方面从理论角度探究服务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揭示出服务业以制造业为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从经验角度,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跨国比较,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本文为中国结构转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合理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3,(8):60
<正>为贯彻落实《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服务业项目管理,开展科技服务业战略研究,科技部高新司于2012年12月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研讨会"。科技部高新司胡世辉副司长一行、现代服务业领域总体专家组部分专家、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成都高新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科技园和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15个省市科技部门及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以1998—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3198篇CSSCI期刊有关科技服务业研究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科技服务业的知识图谱,分析了科技服务业研究领域的总体概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对科技服务业的研究涉及内涵研究、相关主体研究、职能研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作者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在该领域不存在相关关系,且仅有少部分作者和机构合作紧密,大部分作者和机构合作处于游离状态;不同年份研究前沿有所差别。2017年,"知识服务"成为研究焦点,"知识关联"是"知识服务"的延伸,未来"知识关联"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新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聚集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其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当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中国20个城市2003—2011年的就业数据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及空间基尼系数,分析发现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挤压"效应,一方面促进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的聚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城市的扩散。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为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两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在专业性服务业中,美国商务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技术性服务业中,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则显著低于中国,而美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强度远高于中国。中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  相似文献   

14.
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效应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二者的共生演化模型,并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生演化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特定区域(城市)空间内,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不仅存在互惠效应,而且还存在相互排斥的挤出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制造业,但不完全受制于它,尤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主导性;(3)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演化路径由二者的互动效应决定,二者的互惠效应越强,区域(城市)的整体经济容量就越大;(4)地方政府应致力于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并在都市圈经济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铠维 《软科学》2016,(12):43-48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空间模型,研究了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适合在经过专业化发展后,被选择为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主导产业的产业部门。最后,结合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0-2014年浙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行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出现了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但融合水平偏低;同时,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由于发展水平及行业特性不同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以信息计算机业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偏低,而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水平较高。据此,提出了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中服务业的分离、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大多数省份工业增加值比重偏低.而服务业偏高,这种现象常被称为"虚高".本文采用1979-2007数据,对中国西部12省份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证明:西部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严重依赖于工业.因此"虚高"提法并不客观.具体体现在一些传统服务业具有外向型发展特征,如旅游业等,本文运用区位商验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进行探索,通过理论推演得出二者要"互动与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依此测度并量化分析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产业关系的内在运作现状。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互动与融合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以便使二者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  相似文献   

19.
张清正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64-1470
在"新"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态势,并以222个地市级以上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解析并借鉴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实证表明知识溢出、信息化、城市规模、政府政策有利于科技服务业集聚,表现出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基于异质性特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异的集聚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城市差异化及科技服务业发展异质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以及三大产业十年来的发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产业结构软化,提升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议加强产业支持力度,完善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进行"两化融合"的推进工作,培育信息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增长点,从而推动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