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2007,(6):71-71
每到新学年,很多教师都会接手新班。对接到所谓问题多的班,不少教师都习惯于先叫苦,一个劲儿地强调自己班“双差生”多,学生不好管理,甚至埋怨自己手气差。无论这说法是否真实,我想对这些老师说:你需要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否则,或许原来的好班也会变成棘手的乱班。  相似文献   

2.
每到新学年,很多教师都会接手新班。对接到所谓问题多的班,不少教师都习惯于先叫苦,一个劲儿地强调自己班“双差生”多,学生不好管理,甚至埋怨自己手气差。无论这说法是否真实,我想对这些老师说:你需要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首先要调整好自己  相似文献   

3.
处在复习阶段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教师越是告诉学生“别着急、要静心”,学生越是焦虑烦躁、复习不进去,其实这是由于消极心理暗示的缘故。告诉学生“别着急、要静心”的潜台词就是“你可能会着急、会焦虑”。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教师将积极的心理暗示融人复习课中。  相似文献   

4.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爱学生就是希望见到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教师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便创建卓越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还会让学生进行转化,让学生自己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让"我"来帮助我,总是充满阳光,快乐地进行学习生活,能够为促进学生成才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6.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7.
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都很大,了解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哪些行为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并学会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师言语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发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教师积极的语言暗示对良好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的方法两个方面谈论如何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接受暗示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征 ,暗示的本质是自我暗示。消极的或者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人的心理、生理机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自觉应用暗示规律 ,引导学生排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注意掌握暗示法的基本原则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生,我们一般都采用比较直白的教育方式,而暗示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教育方式。有时,适当采用暗示来教育学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会有教师怀疑:我天天对着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学生都不听,采用暗示这种比较隐晦的教育方式,会起作用吗?教师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还没有真正了解暗示独特的教育功能。暗示虽然表达含蓄,但是对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作用力。实验证明,暗示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只要创设一种心理情境,实施某种心理暗示,就会对被暗示者的心理和生理起到明显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除了消极的,更有积极的。如对重症病人…  相似文献   

11.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一名好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熟知心理学,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要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智力暗示。智力暗示就是你一定要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聪明的,但要有道理的,不是随意地“戴高帽”。班主任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  相似文献   

13.
朱会军 《考试周刊》2011,(90):140-141
在排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心理暗示教学法,心理暗示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应用环境、人格、仪表、行为、表情等积极暗示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教师职业在学生心中充满神圣感。孩子的年纪越小,这种感觉越强烈,他们很容易接受老师的影响和暗示,这是教师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去影响学生,积极创设环境,对学生进行健康影响,使他们能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发挥同伴互动作用,积极的间接暗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三个策略。用教学成效说明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使教学收到"教育无痕"之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声乐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发展,心理暗示教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声乐教师向歌唱者传授演唱技艺的双边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运用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境、教学语言、教学行为、教师修养等方面对歌唱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将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消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的不良作用,同时要积极的帮助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标签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心理暗示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2.了解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标签和积极标签两种。 3.学会抛弃消极暗示,合理利用积极暗示。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