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教研制度带有明显的强势行政计划的痕迹,由此造成作为专业技术机构的学校行政功能强化,而研究功能弱化的状况。以此为切入点,本文探讨了"半日教研"的内涵、支撑点,提出了"半日教研"路径选择,即构建基于专业视角的柔性组织;开展好基于"老、中、青"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常规教研活动;开展好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做实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备课组赛课活动。  相似文献   

2.
对于校本教研,我们已经形成了两点共识:其一,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得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发展,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其二,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共生互补"的,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研究的"参与"和"介入",才会不断改变教师教学的行为、状态和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的、高质量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丰 《教书育人》2008,(2):35-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迫切需要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研究与培训进修相结合.然而制约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瓶颈"除了经费、制度外,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明显影响着活动的质量与效益,也影响着研修活动的持续开展.为此,我们以"教师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为主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探讨有效的研修活动规律和教师研修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研组“教”“研”的丧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研组"本应以"教"为本,以"研"立本,但我国教研组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异化成了备课组和课题组,"教""研"本真基本丧失。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教研组"教""研"功能的丧失反映了教师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割裂。教师的有效发展有赖于两者的"双向移动",表现为教师实践模型的建构。"教""研"的回归要求多方整合,包括理顺"教""研"关系,整合"教""研"身份;深化课例研究,整合"教""研"过程;建构集体知识,整合"教""研"成果;改革评价体系,整合"教""研"力量。  相似文献   

5.
课堂学习研究的国际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中国、日本、美国以及中国香港行政特区开展的各具特色的教研、课研、课的分析活动,并详细描述了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理论架构和实践情况,并对这些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中、小学校自觉地形成一个资深教师、指导教师与新教师为小组进行课堂学习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改善课堂教与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很好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究的重心向学校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是建立存案例研究基础上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三教合一"教师培训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  相似文献   

8.
纵观各学校组织的研修活动,多少透露出一些无奈:组织形式单一,教师消极应对。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模块中摸索出"独立备课、抽签上课、揭短评课"的全新模式,让教师重拾教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程林 《江苏教育》2012,(27):35-37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专业项目课程课例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校农林专业部以项目课程课例教学研究为载体,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从2009年开始,农林专业部紧紧围绕"以课例教学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10.
陈辉 《中国培训》2015,(2):60-61
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改革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提高中职英语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中职教育的中重中之重。嘉兴市在开展区域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坚持"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的理念,明确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力求将研训活动与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机相结合,开展  相似文献   

11.
集体备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以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教师共同努力来减轻个体负担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科研的融合,有利于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研组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教研组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一些学校,它从一个教学研究组织蜕变为行政管理组织,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其内部运转方式也难免带有一般科层组织的特点,在此制度架构下所开展的教学研究,大多是被动的、指令性的,不同程度地流于形式,不但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时反倒会加重教师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教学研究是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平台。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幼儿冈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我们以“案例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课题为研究平台,以教育活动案例为载体,尝试“一课三研”的研究方式,为教师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教学技能的切磋构建了环境。现以大班体育活动——《巧用木桩》为例,展示“三研”中对该活动的内容、目标、形式和指导的不断思考、调整和完善过程,愿与幼教同行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4.
校本研究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急切呼唤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制度,它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被动的执行者,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开展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问卷,对来自7个省市的765名初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教学研究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包括"研究的态度和认识"、"研究素养"、"环境支持"、"参与教学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研究成效"5个维度,共30个项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差异性检验,大致描绘了当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发展现状,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教学与教学研究冲突"的实践悖论、教学研究功利化的利与弊、环境支持与教学研究的负相关以及教学研究的低效困境等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面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质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培训、教学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新教培研观念,变革教培研模式,提高教培研的质量和实效,是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要求.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培研机制,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课  相似文献   

17.
教研组是由同一或相似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组织。它是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处理行政事务;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领导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介于校长、教导处和教师之间的一级行政干部;它有具体贯彻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学科教学进度分析、教材教法改进等作用。所以,教研组是教学、教研、教改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教研组工作关系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落实。然而,就目前对中小学教研的观察,发现中小学教研组工作之疲软司空见惯。其病理何在?又如何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8.
宋丽杰 《辽宁教育》2014,(11):41-43
正有教学就要有科研,"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教育教学的先行需要科研,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更需要科研的引领和推动,科研课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么,学校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教学研究运作方式,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科研的经历和思考,提出  相似文献   

19.
“研培结合”是把教研、培训有机整合,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一种培训方式。“国培计划”采用“研培结合”模式,优势在于多层面组织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从理论、实践两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形式更加注重行动研究、教师参与和教学问题解决,大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培结合”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培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品牌课堂,我们广泛开展"同研一节课"大型教学研究活动。在开展"同研一节课"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努力做到立足"同"字,拉长长度;突出"研"字,拓延宽度;狠抓"课"字,提高高度。抢抓"同研一节课"的活动契机,促进各科求特色、成品牌,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