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兰性德词是清初词坛的一朵奇葩,尤其是他的悼亡词,哀感顽艳,凄美绝伦。本文通过对其悼亡词情感、意象的探讨,认为纳兰性德真挚的多重情感的完美融合,以及对情感抒发的不加节制,是其词具有独特风格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3.
悼亡词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的抒发,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情真意切,透露出浓浓的人情美,表现了人类对最纯洁情感的追求,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开拓了词的创作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苏轼之后,还有贺铸、纳兰性德、毛泽东等人的悼亡词作。贺铸的悼亡词哀婉柔丽、真挚感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悲戚入骨,沉迷自伤境遇之苦,却缺少苏轼、贺铸词中那种对生活细节的追忆和相濡以沫的感觉;毛泽东的悼亡词境界超群,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突破,使哀悼的情感在崇高事业的大背景中升华,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丁远芳 《考试周刊》2010,(27):20-22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是在悼亡词史上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而纳兰性德则是他忠实的传人,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两者同写悼亡词,但是创作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他们悼亡词作的分析,进一步阐释造成两者创作风格迥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与纳兰性德本人的身世、经历、个性相关,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营构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它主要由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和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三个方面汇聚而成。这三者浑然一体,统一在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7.
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为研究对象,对悼亡词中所出现的意象进行统计,从悼亡词中夜晚氛围的描写这一角度入手,以"灯"意象为中心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于纳兰悼亡词情感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的词,无论是爱情词还是悼亡词,无不渗透着深深的哀怨伤感之情,使人为之动容。词人这种感情基调的形成,缘于其出身和环境。本文将从其爱情词和悼亡词入手,分析其词风之魅力。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本文从《沁园春》和《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入手,讨论其悼亡词的特色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先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情感,其中的很多诗篇更成为后世诗词中各类情感主题的滥觞。作为《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的范畴之一,悼亡诗所占比例虽不大,却以其真挚深沉的力量撼动人心。清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后人同样给予至高评价。《诗经》中的悼亡诗与纳兰悼亡词,有其共通之处,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宋一清,相隔甚远。豪放婉约,风格迥异,南辕北辙。一个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一个是其忠实的传人,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却又大相径庭。文章围绕苏轼和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作,深入探讨二人悼亡词迥异的风格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盛开在我国词苑的一朵凄艳奇葩。后人对他在悼亡词上的创作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是目前词史上公认在悼亡题材作品中表现最卓越的一家。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他的悼亡词作了深入的探讨,在其悼亡词的内容、特色、成就、成因等方面都有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而我认为除了这些宏观上的探讨外,对其词的意象这一微观方面也颇值研究。从文艺学的角度看,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研究纳兰的悼亡词,对其词中意象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悼亡词是我国词苑的一朵奇葩。有清代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 ,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悼亡词。本文即围绕着这些悼亡词 ,分析其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梦的意象在纳兰性德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皇帝宠臣、权相之子的他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纳兰性德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纳兰性德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皆有撼人心旌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变形地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姿,倍受词人青睐。北宋的苏轼,清初的纳兰性德就是以梦境抒写哀思的卓越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悼亡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的比较研究,论述了纳兰性德词的“哀感顽艳”的总体风格,同时,纳兰词又不失雄浑豪放,词中处处体现了一位赤子的率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伤悼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则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他的悼亡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高,既是悼念亡妻的血泪哀歌,又是词人对自身不得意命运的悲叹,具有深厚的社会人生内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性德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性德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性德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20.
王晋 《华章》2013,(31)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研究从纳兰重比兴的词学思想出发,着笔于咏物词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方式以及托物言志与比兴的关系,从而诠释出纳兰性德寄托在所咏之物上的饱满情绪与感慨,窥见其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心灵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