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细胞编程     
今天,人们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如果世界上的计算机都停止工作,整个世界会变成死水一潭。因此,更新换代最快的高科技产品就是计算机。目前所用的计算机都是用芯片等材料组装的"死"机器。现在,科学家们已经不满足于制造这种"死"计算机了,他们将研究方向转向活的  相似文献   

2.
“死”与“活”这一辩证关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能“死’能“活”,实为外语教学之真谛。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直担心科幻故事里可怕的生物机器人有一天也许会变成现实。 英国南部南安普顿大学的克劳斯彼得罗纳主持的最新研究或许会给世界带来一场震惊:工程师发明了一种由活细胞控制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4.
唐辉远  刘力 《科研管理》1996,17(2):53-55
本文中心议题是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有利于把科技档案转化为生产力,促使承载科技成果的科技档案尽快投入市场,使其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6.
烟民众生相     
虎门硝烟至今,烟这东西还活着,而且已经通过几代祖宗们的深化,变异,成为今天的短小精悍型。也许当时林大人并不深知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啄以为要在虎门将所有烟毒“销”毁(本文拟用了若干个如此的“通假字”,实为写作需要,绝没有歪曲中国文字真谛的企图,望读者能谅解或领悟),岂不知自那以后烟毒一出现,马上社“销”售一空,供不应求:但我这里可以手托《圣经》,头顶《古兰经》,腋挟《佛经》虔诚地向神灵们担保,这绝不是林大人的错。毕竟从那以后,烟的整体趋向从以往的使人“过把瘾就死”变成现今的给人提神或灵感的导师。活了,而且活得很有烟样,于是乎,造就的新一代烟民更勺有模有样。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们人体是由活细胞组成的。这些活细胞不像木材或金属那样容易腐烂,而是能自我成长和补充。既然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可以更新,为什么我们不能“长生不老”呢? 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位名叫多勒沃的生物学家偶然发现:我们变老是为了活得更久,变老是抑制癌症的必然代价。 生物体内一个迫使将要癌变的细胞“自杀”的细胞因子,是加快身体各组织老化的罪魁祸首。这一细胞因子是人体抵御癌症的第一道防线,是细胞活动的坚定卫士。哪怕只有一点点轻微异常,特别是对细胞 DNA的损伤,这个因子将会迫使细胞要么停止生长要么…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称,1000万年后,目前存在的这种男人生物类型将从地球上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个完全没有男人的世界,而是将出现至少两种其他变种的“男人”。  相似文献   

9.
萍歌 《知识窗》2007,(4):0-10
乔治50岁的时候就死了,死后他见到了上帝,他向上帝诉苦:“主啊,我在世上活了50年,您连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因为没机会,扼平庸地度过了一生。”  相似文献   

10.
人脑的结构比任何动物都完善,它是世界上发展得最好、最复杂、最精密的物质,以致不能轻易受到触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曾是外科手术的“禁区”。即使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外科医生们仍把脑的手术称为“绣花针活”。学者们通常认为,脑神经外科是现代医学中最年轻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提出了人类疾病的新概念——基因病,他指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1975年美国著名病毒学家杜尔贝科指出:“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明了在活细胞中基因重组技术,并用该技术在细菌中生产出人体生长激素。80年代,科学家们研制出  相似文献   

12.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几百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夜晚里的“瞎猫”。  相似文献   

13.
友光 《科学中国》2006,(12):46-47
专家们正在印度洋制造“生物礁石”。在接近海面的一片岩石上,潜水员们建造珊瑚礁,它的骨架(一副钢架)被安置在水下几米深的海床上,他们围着钢架游动,用线把小块的活珊瑚固定到上面。最后,一个人接通了一根从上面筏子上垂下来的电缆,几秒钟后,钢架周围开始升起小小的氢气泡。  相似文献   

14.
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是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个体,这是它们的共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植物看成是“死”东西。1938年出版的《辞海》把植物有别于动物的特点归纳为“一、无知觉,二、不能自由行动”。社会上认为植物无知觉是较普遍的,甚至一些科学名称如“植物人”“植物器官”,无不寓意于植物是无知觉的。  相似文献   

15.
阎庚 《世界发明》1997,(3):17-17
病毒往往被称为“生物学的杀手”,但是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试图把它变成对付羊口蹄疫的疫苗。也许有一天,这种探索能为人类制造出疫苗。美国政府所属的纽约梅鸟动物病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员修改了一种病毒。以使它们不能侵染动物身上普通的细胞。  相似文献   

16.
在距今大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世界上不少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但我国的辽西地区却是例外。这里气候温暖、湖泊交错、植被繁茂,是蛙鸟鱼龙等动物们生活的乐园.各种各样的生物们在这个“白垩纪公园”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命进化的好戏。  相似文献   

17.
座落在哈佛的奥克里奇天文台地面站的科学家们目前每天都密切监视着计算机输出的结果。这个地面站是1984年建成的,它拥有一座直径400英尺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巨大的望远镜时时刻刻都在向天空扫描,希望能捕获到银河系中发自智慧生物的信号。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来自天空某一固定点的信号增强,可能意味着来自地外文明生物的一种“呼唤”。据这个项目的主持人介绍,他们已经设计了能同时处理800万个无线电频道的计算机。为寻找地外文明的工作早在1960年就已经开始。现在他们正把望远镜聚焦在两个离地球100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蒸汽机、自行车、还是计算机?答案也许是眼镜,它让世界上的近视眼们能够看清世界;也许是橡皮,或是计算机键盘上的删除键,因为只有不断删除错误,才有可能创新、前进。众所周知,很多发明家并非出自大学、科研机构等学术象牙塔,而是出自民间。发明家们往往都是些生来就爱钻牛角尖的主,关注人们平时不太注意的事物,并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做出人们想不到的事情。如德国科布伦茨的一个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可伸出两个手指的手套,即使在零下20度的寒冷地区也能够伸出两个手指表达胜利“V”。人们对其发明表…  相似文献   

19.
张小失 《知识窗》2006,(4):41-41
“世界很复杂,充满变数。”中文教授说,“包括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301-320
我国自主研发出可打印人体细胞的3D打印机上图打印出来的活细胞组织最新发现与创新新华社杭州8月7日电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科学家们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目前已在这台打印机上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