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被称为“诗佛”。王维是十分精通佛理的诗人,作为“诗佛”,王维的诗作很多都是浸润于佛理的。王维一生习佛,最初是因为风气的浸染,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压抑,佛教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在王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佛教是深有体会,也是有所得的。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诗作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这正是习佛甚深的诗人在艺术上得佛理禅心之助而精妙绝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王维与佛教     
王维(701~761)是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其艺术成就生前死后都有很高的声誉,绘画艺术独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终身学佛奉佛,诗画艺术成就与其较高的佛学修证是难分难解的。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因此其早年即相信佛教。王维曾绘四十八幅十六罗汉图并师事大照普寂禅师。维平生亦虔诚奉佛,且素服长斋。他对佛学造诣亦深,每为诗文,辄寓佛理禅机于其中,故世有…  相似文献   

3.
王维借助他深刻的宗教体悟和诗家的灵性,描摹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远韵的诗歌境界,可以说,如果没有佛教的影响,王维可能不是今天我们所认识到的王雏。然而,王维也毕竟是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儒家思想对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印痕。本文试从儒家思想和佛教禅宗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王维隐逸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两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这种选择,然而他们的隐逸却又截然不同,王维是亦官亦隐,孟浩然是终身隐逸。这与诗人的个性及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王维性情温和,孟浩然则性格倔强;王维多才多艺,孟浩然则较单一,因此有更多的人欣赏王维。  相似文献   

5.
王维作为最早以佛理禅趣入诗的诗人,代表了唐宋以来诗画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发展方向。他的山水田园诗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唐朝诗人王维,文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王维有一首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相似文献   

7.
谢敏强  滕韧 《中学文科》2007,(10):123-123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有“诗佛”之美誉。在《辋川集》中,王维将他的性格、心境和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综合地反映于20首五言绝句之中,赋予了这20首绝句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出王维诗歌中处理情景关系的独特方式和方法,表达出典隋感经历的不同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名字就取自佛教的一部经书。他一生和佛学结缘深厚,雅称“诗佛”。苑成的《酬王维序》中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可以说,佛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因此,在他的诗歌中蕴含着浓烈的佛学意趣自不足奇。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佛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切体验和佛理禅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创作出了不少意境深远、风格恬淡自然的田园山水诗,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本文从四个侧面论述了禅宗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维以他对佛教的虔敬、热忱以及他那些充满禅趣的诗歌,赢得了“诗佛”的称誉,但是通过对王维生平和作品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所信仰的不是一种纯粹的佛教,他的思想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佛教思想,而是一种融合了道教的复杂思想。  相似文献   

11.
吕玉栋 《考试周刊》2010,(56):19-20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由于他的作品中充满浓浓禅意,后人称他为“诗佛”。本文试图通过对王维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人文心态等多方面因素探求王维的忘求之境与佛门情结,反映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  相似文献   

12.
王维终生信奉佛教,奉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使他的诗歌中不仅有纯粹的佛理说教诗,还有大量的融合佛理的禅趣诗.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一生和佛教禅宗关系至密;诗境和佛境的交融贯通是他的诗歌创作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此之后,王维的灵魂彻底脱离了尘世,沉溺于山水与佛理之中。陷贼窟、任伪官,屈辱经历犹如在他的心上刻下了深深的一刀,终其一生,伤口无法愈合。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唐代既为统治者所重视,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信奉。王维的母亲事佛三十余载,因此,他从小便受到家庭信仰的熏陶与影响,“弟兄俱奉佛”。同时,王维的人生经历,也  相似文献   

16.
王维不是后期诗中才有禅意,其实早期诗中也暗含佛理,只是较浅罢了。从所举三首诗中可以找到王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对佛理逐渐深入体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诗佛”王维是一位精通禅理的佛教徒,人生经历的复杂、坎坷使他更能够领悟禅宗的妙谛。禅宗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诗歌表现出随缘适性、色空一如、物我相忘、超然物外的禅机禅趣,成为中国诗学园苑中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诗佛”。他在诗歌方面的卓越成就,一方面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禅学对他的影响密切相关。他诗歌中山水景物的表现,既构成一种“禅”的状态,也形成极为优美的、深邃的意境,无论是哲学境界还是艺术境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灿烂澄明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王维终身学佛奉佛,诗画艺术成就与其较高的佛学修养难分难解。佛学,作为影响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不对他的诗画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无穷的虚幻、空寂的境界,同时佛学思想也使其绘画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辋川集》是研究王维诗歌“以禅入诗”艺术特色的重要作品,但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是从宋末刘辰翁首次评点《辋川集》后才日益受到重视并使王维籍此获得“诗佛”的独特地位。王维习禅众人皆知,《辋川集》诞生后长时间内无人认识到它的独特风格,一个原因可能是《辋川集》没有得到及时的流传,更直接的原因在于《辋川集》自身的特点与唐代对五绝的特殊要求相矛盾。这证明一些文学作品的价值要历经漫长的解读过程才会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