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学生的数学作业和数学试卷里,因粗心大意而造成错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脱式多写误写、误抄得数、点错小数点、忘记写单位名称等,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了根治“粗心”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我们采取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把0~9十个数字写规范。由于基本数字书写不规范,1和7不分,2、3、5、8错认,6、0、9相混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往作业上抄得数时,把107写成  相似文献   

2.
“粗心致错”是指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致使不该错的作业做错。这是一个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学生本人懊丧的问题。如漏题、抄错数字、简单的计算错误、忘写单位名称、不写答句、填序号却填了答案等等,都不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掌握,而是由于“粗心大意”所致。如何认识学生的“粗心致错”问题,找出“粗心”的原因,采取措施,使学生变“粗心”为“细心”呢?一、“粗心致错”的原因分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并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学生作业粗心致错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结果。内因来自学生自身方…  相似文献   

3.
“以”是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是《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规定的一个常用虚词。它的大部分用法(如动词用法,介词、连词的一些用法等)不难掌握,但还有几种用法学生易混淆,教师易忽视,下面就它的几种用法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凯政 《考试周刊》2010,(18):90-91
近年来,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比以前多了不少:有看错数字的,有漏小数点的,更有数字算错的。计算是人们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而且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就出错原因来说,部分家长、教师与相当多的学生都惊人相似地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计算中暴露出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因此,对计算错误进行心理分析,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纠正运算错误,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运算过程的心理规律,为教师制定防止错误的具体措施提供心理学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教学上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可是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分析就不够准确,这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所周知,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与审题方法的指导和总结。下面是比较常用的方式方法:1咬文嚼字。在许多问题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易看错、易被忽视或易被理解错误的字、词、式子,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审题粗心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例如:“除”和“除以”不能混为一谈;“都不是”与“不都是”表示不同的意思;诸如“轴对称”和“对…  相似文献   

6.
余应刚 《小学生》2011,(6):27-27
目前,不少小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常常会出现会而不对,或对而不简,或对而不快,表述不严密等现象。还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或家长或学生在分析原因时说:“唉!这道题本来是会做的,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所以做错了。”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中物质总能量与键能、活化能与键能、温度与能量等概念易混淆,两类典型图象易混淆,部分教师与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与表述欠准确.本文尝试分析这些概念和图象的异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8.
组词小议     
掌握词和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组词(或组词语)不失为一种练习形式。但有几点应加以注意:词与词组不能混淆。有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堂里要学生用“摇”组词,学生先说了“摇摆”、“摇动”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动脑筋,于是学生又说了“摇树”、“摇扇子”、“乱摇”、“不摇”……教师分别点头示意,连声说“对”“好!”这里混淆了词与词组的概念。学生的答语中有的是动宾词组,有的  相似文献   

9.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0.
麦冬兰 《新疆教育》2012,(22):30-30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龙琪 《化学教学》2015,(4):32-37
“摩尔”概念作为中学化学教学难点的主要表现有:学生易混淆相关概念,化学史上“摩尔”概念的发展历程波折而漫长;该概念刚被引进我国时也曾难倒很多老师;与“摩尔”相关的误解广泛存在.其难点成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概念本身、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基于这些原因分析,本文从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两个方面给出了难点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在听课时发现,有些学生会突然发问,对这种现象有些教师处理得很不妥当。现摘录两例如下:有位教师教学这样一题:一个学校图书馆买来故事书135本,科技书9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多少倍?当师生共同列出算式135 9=15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在得数后边应该写上‘倍’。”这个“倍”字为什么不写,是教学的难点,按理教师应及时加以补充说明,而这位教师却面带怒容,并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而继续他的讲课。  相似文献   

13.
“粗心”是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的表现,是一种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严重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粗心是天生的,只与遗传有关,教育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往往是那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聪明伶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孩子聪明是很聪明,只是粗心一点”,这样的评价易给学生以误导,使他们认为粗心与聪明是相关联的,从而不去重视克服自己粗心的坏习惯。粗心是天生的吗?是不是越粗心的学生就越聪明、学习成绩越好呢?学生的粗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以“你觉得‘粗心’对你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考试中有些十分简单的题目,但学生也答错题;写作业时,上面的题目写的是这个数字,而列式时却写到别的数字……教师就埋怨学生粗心大意,没看清楚题目就乱写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减法当加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和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权利”和“权力”两个概念频频出现。不止是学生不甚明了,就是教师有时也会混淆,对教材中“限制国王的权利”“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一类错误表述也往往是照搬照说而不作区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不认真。如某学生写作业粗心大意,就说他“马虎”,或说他“马马虎虎”。办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怎么就与“马虎”扯在一起呢?这里有个典故。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写字不用心,观察不仔细,常表现为“多一笔少一画”,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出现混淆,对一些独体字变成偏旁书写不规范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易写错的字,讲明笔画,讲清字义;开展写字比赛、书法展示活动;科学进行写字评价,以达到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就是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20.
所谓“扶”。即在关键时刻给学生以启迪引导,使学牛思维展开,并不断深化。就当堂处理课堂作业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 一、当发现学生解题不正确时,进行“扶” 由于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不牢固或粗心大意造成了解题的错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扶”,如,我在当堂检查“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一节作业时,发现有不少学生把5/6的倒数是6/5误写5/6=6/5,于是在黑板上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