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新长征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仅就这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一道讨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这种行为规范。它以一定的善恶观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和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道德是相对立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的信条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反过来,这种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又和资产阶级法律一起去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共产主义道德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以消灭私有制并创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为目的的无产阶级道德,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以团结一切劳动人民,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深入探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的高度发展和普遍交换的广泛进行,使得人逐渐沦为了物,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取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约的道德也被异化了,道德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而是沦为了物的附庸,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当异化被扬弃,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道德才能真正体现为人的本质,才能在人类社会中实现道德观念和标准与其价值目标的真正合一。基于此,对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形成、私有制异化条件下道德的异化、私有制条件下异化被扬弃后的道德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形态,一经产生便会以其基本属性对人们的道德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这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一旦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利已主义(或个人主义),是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特征。但真正把利已主义直接作为道德原则,并形成了完整形态的,则是资产阶级。它的特点不仅是把个人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专致于谋取和扩大个人的特殊利益;而且不惜违反、损害、牺牲社会的公共利益与他人利益,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社会主义是对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的否定,它不但要同一切私有制经济关系决裂,而且要同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标准,是规范人们相互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两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所有制与生产力效率关系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化地说公有制效率高还是私有制效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是高效率,也可以是低效率.  相似文献   

6.
李萍  王海民 《天中学刊》2012,27(3):36-37
在《资本论》中,"拜物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含义,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拜物教"是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意识,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具有意识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经济关系所固有的特殊属性和历史的演变必然会规定和影响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每一种道德都一定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反之,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定更改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使之在道德思维,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社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大学教育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共同体。这种道德共同体一方面是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伦理价值为取向的共同实体;另一方面,这种道德共同体是以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主流为合理性依据的行为共同体。它的对外关系是大学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契约性;其对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没有伦理精神就没有学校教育,缺乏伦理精神的学校就会与世俗性的社会混为一体,学校就有沦为“学店”的危险。因此,高校德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伦理精神前提:第一,道德的真诚———对教育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9.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现象基本规律的揭示,其真正实现是一个具体、复杂的过程。它有特定的实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而且实现过程还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即还要以“人性”为中介、以“文化”为背景。对“经济关系决定道德”不能完全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来理解,否则就会陷入机械的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治理的对象并非仅是纯粹的"道德问题",同时也是源自经济生活、体现复杂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经济问题。从经济伦理的视域考察,将道德治理的对象理解为与经济相分离的纯粹的"道德问题",并进而试图以单一的道德手段加以治理,这种认识误区的理论根源在于对经济与伦理的分割式理解。秉持经济与伦理内在统一的基本立场,道德治理也应实现从"道德"治理走向"经济—伦理"治理的范式转换,从而在内容、主体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劳资关系伦理,是研究《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重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体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抽掉经济关系的这个特定规定性,就不能看清被形式的平等所掩盖着的实质的 不平等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和被异化的劳动,是资本主义雇佣伦理关系的基本内容。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不是平等,而是雇佣;不同自由,而是专制。劳资伦理关系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有道德的作用,在利益冲突的一定界限上,道德的调节就要通过法律来解决,而且从关系的总体上说始终带有政治性。要区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产权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产权伦理是全部经济伦理的核心,是整个伦理的基础,有必要对产权伦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现代产权伦理学。产权伦理学作为对产权伦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产权伦理的基本理论研究,产权伦理的规范体系研究和产权伦理的实践问题研究。产权伦理学是经济伦理学与产权经济学相互结合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理论特质;是一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和伦理学理论发展的逻辑要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制度伦理一方面是所有制伦理:私有制必定导致剥削或经济异化。因而造成经济不公;只有公有制才可能消灭剥削或经济异化,从而实现经济公正;另一方面则是分配制度伦理;既应该不论每个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而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按需分配),又应该按每个人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分配含有等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非基本经济权利(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建设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即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各种经济行为主体都应当普遍遵循的经济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和主要针对企业经营过程的企业伦理建设。这两种范式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必须将它们整合起来,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基本伦理关系的视角,揭示当代中国经济伦理体系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正急剧变化。原有的价值体系迅速分化和重新组合。从理论上探讨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师德衰微现象,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忧虑,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问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章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开展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指出教师敬业精神不够、育人观念淡薄、师表形象欠佳等现象是师德建设中不易忽视的问题,抓好师德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伦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关系,经济发展应与伦理进步相结合。研究表明,上海市社会伦理状况的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伦理同样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伦理学研究在取得令人关注的成果的同时,在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却难以突破,伦理学教科书从理论体系到具体内容,基本上还是“几十年一贯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伦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倾向及其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克服以往伦理学研究中以哲学的一般原则取代具体的伦理分析,以阶级分析代替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以及理论研究脱离实际,局限于某种既定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满足于对现行方针政策的道德诠释等倾向,摒弃伦理学研究中保守、僵化、封闭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鼓励理论探索和学术创新一这是伦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现实生活对伦理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和马克思的对象性关系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了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价值观,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价值论、伦理学,环境伦理学与后现代自然观和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伦理关系是人的在世方式等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