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洋洋指着玩具柜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玩……”“噢,我知道,洋洋是想玩电动汽车。”妈妈一边说一边毫不犹豫地从一堆玩具中取出电动汽车塞给了洋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代替孩子说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熟悉孩子的一切。其实,你对孩子的需求可能是一种想当然,或者仅仅是一知半解。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你不可能知道孩子所想表达的一切。另外,想当然地代替孩子说话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经常没有机会说话的孩子会变得不愿表达,因为他逐渐习惯了成人替他说话,替他作决定。这不利…  相似文献   

2.
成人在着意培养孩子宽厚大方这种品质时,教育的方法应该慎重。既不能生硬地强迫孩子拿出心爱的东西与别的孩子分享;又不能脱离其认知水平空洞地说教;更不能因为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玩具而打骂孩子或没收玩具,那只能激起孩子对别人的憎恨。要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和引导。一、用商量的口吻解决孩子间因抢玩具或其他物品而发生的争执。妮莎因吉森没有借给她玩具就打吉森。母亲问妮莎:“你认为打了吉森他就会把玩具借给你吗?”妮莎回答:“不。”母亲又说:“吉森玩好后你再向他借,他肯定会借给你的。吉森,你愿意得到一声谢谢吗?”吉森爽快地点点头:“当  相似文献   

3.
据心理学家统计,许多由爱讲话的父母带大的孩子,学说话要比别的孩子慢,而且慢得多。因为当牙牙学语的孩子刚把头转向玩具时,还没等他开口要,大人已经把玩具塞到他的手中,迫不及待地问:“你要这个对不对?”当孩子才看了一眼奶瓶,奶嘴已经到了他的口中“你要喝奶是不是?”说话欲望太强的爸爸妈妈随侍左右,哪里还需要孩子说话呢?他又怎么能很快学会说话呢?我觉得家长的这种“言多”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关颖 《家庭教育》2011,(12):10-11
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参与意识”是很强的。见大人扫地,他会抢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扫;见大人洗碗,他会卷起袖子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见爸爸修自行车,他也会拿着工具敲敲打打。他们把和大人一起干活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  相似文献   

5.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6.
我在组织托班孩子集体活动时,采用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换教学环境的做法,以增加孩子活动的兴趣。如进行“爱护玩具轻拿轻放”教学活动时,我让孩子围坐在玩具橱前进行活动,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感知和情绪体验。孩子个个都听得很认真,学会了轻拿轻放,按标志存放。再如进行“养成安静入睡的习惯”这一活动时,我把孩子们带到午睡室,让孩子们坐在小床上,听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说话,慢慢地孩子们也学着轻轻地说话,轻轻地走路,安静地睡觉了。平常我还带小  相似文献   

7.
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希望活动环境安静、有序。早上进园时,教师命令道:“不要说话,看书、玩玩具去!”做早操时,教师告诫道:“安静点,其他班小朋友正在看我们的表现呢!”学习活动时,教师提醒道:“安静点,先听老师说!”午餐时,教师免不了说一句:“吃饭时不可以说话!”……孩子的世界被要求无声。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活动室里太安静了。我意识到,我们已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说话权利。而说话能交流情感、培养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孩子快乐。此后,我决心还孩子一个有声的世界,尝试用“轻轻地”“悄悄地”“小声地”代替“不要说话”“安静点”。…  相似文献   

8.
布娃娃,过家家……女孩子可能都是从这样的童年经历过来的吧。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玩具也越来越“高级”,电动的、声控的……这些高档玩具很现代,但有的反而会让孩子的很多能力变得“低级”。  相似文献   

9.
卢娣 《早期教育》2001,(22):39-39
树立榜样,让孩子学说。家长说话应做到发音正确.表达清楚、通畅、连贯、完整,切忌说“娃娃话”。可以通过听录音、看电视.要孩子多接触规范语言,学会说话(2)积极引导,让孩子会说。如果孩子喜欢用简单的词语和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家长可以装作不懂.积极引导孩子多说话。如果碰上孩子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自己先说,再让孩子重复儿遍。(3)激发兴趣.让孩子想说,家长可以向孩子提供较为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动物等.并围绕它们与孩子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0.
“六一”节快到了,很多孩子都会提出买新玩具的要求,年轻的父母也常会买一些价格不菲的玩具来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往往过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把那些精美、昂贵的玩具丢到角落里。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快乐的游戏,只要你花一点心思,用一点精力,即使是旧报纸,也能给全家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11.
儿科专家认为,玩具对促进儿童的动作与智力发育有益,父母们也觉得一件新的玩具会给孩子带来欢乐。特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一孩化”的普及,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上的花费,一般都不会吝啬的。然而当人们出钱去买玩具的时候,是否会考虑,这件玩具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12.
课题生成“有趣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有一天,有一个孩子带来了一部玩具电话,用手一按,还会发出“喂,您好!”等声音,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第二天就有十多个孩子也带来了玩具电话和玩具手机,教室变成了通话的快乐天地。后来,孩子们还互相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在家经常和好朋友互通电话,有的孩子甚至会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说说心里话,还有的孩子竟然会拨打168服务热线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是孩子“身边的科学”。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科…  相似文献   

13.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14.
格顿说:不要把集中于儿童过失和弱点上的“你……”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而要学会传递“我……”的信息。假如幼儿园的孩子上课时总是说话,玩完玩具总是忘记收起来,或者,总是打闹、吵嘴,乱喊乱叫,作为教师也许你会用这样的话来斥责他们: “你们怎么回事?太不象话了!”“为什么你们总是乱喊乱叫?”“你们怎么又忘记收拾玩具了?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随便放东西?”这些话其实都是在“告诉”孩子,他(她)是个  相似文献   

15.
美欣:你好!我现在有一件特别烦恼的事,想请教你:我的孩子特别“不会说话”,常常在人多的地方因为说错话而让我难堪。拜托了,告诉我一个解决的方法,好吗?山东济南王昕孩子咿呀学语是家长朋友们最高兴的时候吧?每当听到孩子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家长朋友们都会禁不住笑出声来吧?可是家长们在高兴之余是否想过怎样让你的孩子责“会”说话呢?现在的孩子做事、说话随心所欲,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久而久之,会失去好多朋友。说话,是一个孩子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那么怎样才能让您的孩子学“会”说话呢?首先,要训练孩子的反应、理解能力,有时孩…  相似文献   

16.
清晨,孩子们陆续来到了幼儿园,教室门一打开,宁静的教室像飞进了一群小鸟。这是我带这个班的第一天。 没过一会,昕昕向我告状:“小宇一个人玩几样玩具,不让我玩。”接着的几天,都有小朋友向我报告:“小宇上课说话”,“小宇动手打人”,“小宇吃饭时说话”,不知不觉,小宇在我这里“挂了号”:他是一个顽皮、不听老师话、只会捣蛋的孩子。有了这种成见,只要小宇与其他小  相似文献   

17.
刘薇 《山东教育》2004,(23):54-56
“有趣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有一天,有一个孩子带来了一部玩具电话,用手一按,还会发出“喂,您好!”等声音,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第二天就有十多个孩子也带来了玩具电话和玩具手机,教室变成了通话的快乐天地。后来,孩子们还互相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在家经常和好朋友互通电话,有的孩子甚至会主动给老师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10,(10):147-147
天气越来越凉了,带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也会减少.但是好动的小家伙可不会因此而变得安静。其实,很多父母都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了大量的玩具.但孩子似乎还是更愿意出去玩.这可能正是由于家里的玩具没有满足孩子想动的愿望,大多属于精细类的玩具。其实,家里也可以添置一些满足孩子大运动发展的“道具”,让孩子玩得更尽兴、更开心。  相似文献   

19.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说话也不例外。当孩子步入小学,在课堂上学习说话时,会感到新鲜有趣。但如果教师简单地把说话课上成单一的“学话”练习,孩子不仅会感到课的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养成孩子懒动脑筋的习惯,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教师,一定要开动脑  相似文献   

20.
小华一周岁时,才会喊“爸爸”、“妈妈”。有人说,“贵人开口迟”,显然很荒唐;也有人说,“男孩说话天生晚”,好象也没什么科学根据,还有人说:“树大了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这有些道理,但早些说总比迟些说有益,“会说”不等于“说得好”,语言的发展是孩子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前提,不能听其自然,而耍注重训练。变“口难开”为“口常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