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输原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灌输的实质是一种宣传教育活动,它既符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也符合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科学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中灌输的内容、方法和情境,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班建武 《中国德育》2007,2(3):95-96
从本体论层面来理解道德灌输,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学校德育合法性的认识,符合社会教化的现实与个体社会化的需要。当前,道德灌输的知识论基础受到了后现代哲学的颠覆。信息时代灌输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灌输内容的良莠不齐。代沟的加大使得谁有资格灌输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普适性伦理与时代精神作为灌输的新的知识论基础,以寓教于乐、春风化雨作为灌输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平等互动作为新的“授一受”关系的建构基础。灌输在实践中应力戒强制灌输,但这不等于要取消任何意义上的灌输,我们要做的只是要赋予灌输以本体论的地位。人类道德教育总是在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两级之间来回摆动。绝对的“左”和绝对的“右”都会带来学校德育的灾难性后果。正确的道路应是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即在尊重、发挥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同时,谨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这种引导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3.
道德灌输的本体论意义及当代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体论层面来理解道德灌输,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学校德育合法性的认识,符合社会教化的现实与个体社会化的需要。当前,道德灌输的知识论基础受到了后现代哲学的颠覆。文化惰距的产生动摇了灌输的价值基础。信息时代灌输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灌输内容的良莠不齐。代沟的加大使得谁有资格灌输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普适性伦理与时代精神作为灌输的新的知识论基础,以寓教于乐、春风化雨作为灌输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平等互动作为新的“授——受”关系的建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灌输     
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其中确实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但相对主义的价值基础却又把其推向极端。我们所检讨的灌输是教条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灌输方式,更与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是有原则区别的。道德灌输要坚持适度知识灌输与道德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丹 《教师》2013,(2):114-114
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灌输理论,并结合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我国当前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灌输理论依然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应遵循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新形势下灌输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我们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新的形势下,要使灌输教育取得成效,就必须在内容与时俱进,在方法和途径上创新,变单向灌输为双向灌输模式,变硬灌输为软灌输,提倡环境灌输、行为灌输、网络灌输、化灌输、活动灌输,等等,建立全方位的灌输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入脑入心的观点不断引起人们的讨论,而灌输教育在我国也有很多年的历史,对灌输教育的看法也多种多样,大部分人认为灌输教育就是强制的教育方式,但是今天重提灌输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当前关于伦理学的研究从多层面、多维度分析了灌输教育的产生及其影响,但是很多论文多关注灌输教育的理论层面,片面的讨论灌输教育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读列宁的《怎么办》入手,分析灌输教育的来源、必要性、发展和启示,更进一步分析灌输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增强灌输的效果,必须改进灌输方法,注意灌输的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身教性和疏导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灌输的认知心理学释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灌输的概念厘定,在中外教育思想中有着范畴和语义理解上的差异。内容和方法范畴内的灌输,“传递“输送”意义上的灌输理解似乎更符合中国的本土特色。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类型、学习观和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基本道德知识传递和输送中的灌输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否定和拒斥一切意义上的灌输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杨启华 《教育探索》2008,(12):98-100
从德育所具有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角度分析,道德灌输既有合理性,也存在不合理性。道德教育中的灌输与反灌输处于不断协调之中。为兼顾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避免灌输与反灌输之间的争端,应该力求做到道德教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道德教育的适应与超越目标的统一。道德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更为根本。道德灌输只有在不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无灌输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灌输道德教育方式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合理性在于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亲身道德体验为基本途径实现道德的实践化;局限性在于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易走向放任主义和相对主义。最好的教育方式应是无灌输与灌输的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灌输教育和启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重要范畴,坚持灌输教育启发教育的统一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坚持二者的统一也是时代环境、教育改革、学生发展的需求,坚持二者的统一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要实现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的统一,必须在政治立场、价值目标、时代使命上做到三个坚持,在方法和艺术上做到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1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原则的优越性及面临的困境灌输原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论原则,灌输的实质是一种宣传教育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递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原则。如何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理论灌输是灌输原则的实质所在,正确认识理论灌输原则的实质,并根据其实质,找出理论灌输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白蓉 《文教资料》2020,(5):179-180,158
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体现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符合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要求,也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研究这一课题,对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道德灌输的批判和对无灌输道德教育理论的构建,构成了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生态,移植与反思成为近年来国内对无灌输道德教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对无灌输道德教育的研究应坚持“两点论”,弃其局限性,扬其合理性,将之吸纳到道德灌输理论中,丰富灌输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原理,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灌输论,却存在灌输认知情绪化、灌输理念非理性化、灌输方法轻内化、灌输渠道原点化误区,使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现存困境,从灌输认知、理念、方法及渠道的角度对应用灌输论进行反思,提出应在灌输教学中融入情绪管理、渗透理性观念、贯穿内化教育、发散灌输途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实效,切实发挥灌输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引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时期,作为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主要方式和手段,道德灌输教育面临实效低下的困境。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改进它,从其困境中走出来,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由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本性、边际效用学说和机会成本原则的经济学概念引申开来,从经济学层面对道德灌输教育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20.
段陆雪  朱瑛 《文教资料》2011,(32):180-181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伴随着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把一定的教育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当中去,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增强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