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界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提出只有不断提高产业要素素质、创新旅游业态、有序拓展客源市场、构建企业集团、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才能推进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析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旅游业一项战略性工作。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特征与趋势、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阐述了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带动力大的产业,加快丹东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丹东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丹东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尽快把丹东建成辽东地区旅游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带动力大的产业,加快丹东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丹东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丹东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尽快把丹东建成辽东地区旅游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贵州省的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旅游总收入、客源市场、接待能力、从业人员规模和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旅游人才建设、旅游商品建设、旅游产品升级更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成为制约全省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瓶颈和难题。基于此,文章从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加强旅游人才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和注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等方面提出对策,破解长期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使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衡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旅游需求变化的背景下,衡阳市要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衡阳市要充分利用本身所具有的资源、交通、区位优势,重点抓好景点景区建设、旅游产业配套、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宣传等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旅游是一项集观光、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活动,文化是旅游的载体,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六盘山文化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推进六盘山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科学制定全局和每个景区的规划;打造旅游精品,实行资源整合;抓项目建设;抓配套设施;抓宣传推介;抓体制创新;抓政策扶持;抓组织领导,不断推进六盘山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潮州市旅游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行业具备投入大收益慢涉及面广的特点,需要合理的旅游业财政政策支持,对于促进潮州市旅游业提升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深度开发及转型升级,关键是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注重特色化,提升吸引力,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和形式。“慢旅游”迎合了新形势下旅游市场的需求,它的发展既有利于鲜明区域形象和打造独特品牌,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新乡市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产业活力不足,亟待进行旅游业深度开发及转型升级。新乡市应跟进“慢旅游”休闲消费热点并进行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在南太行山水和牧野文化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慢旅游产品与项目,同时在慢旅游发展中加强与乡村旅游、夜旅游、主题公园等业态相结合,以实现旅游产业时空的融合及拓展。  相似文献   

10.
智慧旅游是随着旅游管理的智能化、旅游服务的个性化、旅游产业创新以及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转型的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分析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智慧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这些将会对未来我国开展智慧旅游研究以及各地创新旅游管理和创建智慧城市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能有效推动旅游业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旅游产业融合主要以平行融合和交叉融合为主,但是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河南省旅游业应以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旅游产业实现快速而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受到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梳理、概念界定、特征剖析、趋势预测的基础上,重点从产业、市场、企业、产品、人才五个方面探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与内容,提出个人的见解与主张。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对于促进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强化及对旅游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使河北形成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是河北省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将有效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新的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并快速提升河北旅游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嵌入式可以作为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主要驱动力模式,以点线面结合的产业链.构建三维立体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优先采取外力推动型的产业集群培育路径,实现河北休闲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最终实现"京津冀"大旅游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产品的创新与丰富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航天发射场建设促使航天旅游成为海南新的重要的旅游产品,甚至有望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极。航天产业辐射,不但可以推动海南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形成新的产业链,而且还可推动海南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航天发射场建设,将极大改善航天经济发展环境,航天旅游开发和开展也因而将获得长足支持,航天经济将助推海南经济未来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集约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旅游业必须做到四个转型,即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放开发转型,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转型,旅游收入由门票收入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旅游景区由粗放型建设向标准化建设转型。推进旅游产业集群是实现这“四个转型”的重要抓手。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园区建设、创新机制体制,并从加强服务、健全工作机制、提供优惠政策、强化人才保障等方面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巧 《天中学刊》2012,27(2):44-47
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文章从市场、企业、产品、产业等方面对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教烈竞争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中;产业融合主动性不足,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完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新业态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瓶颈。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意识、拉长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新业态竞争力、构建旅游新业态人才的培养体系等措施,有助于产业融合趋势下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产权性质决定了政府主导在各地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但是在旅游业急剧转型和质变的背景下,旅游目的地营销体制停滞不前,落后于当前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需要在营销体制上加以创新,尤其是加快对既有产业资源的整合,适应旅游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9.
陈鹏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115-11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发展趋势。目前,贵州旅游业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相关产业不发达、游客结构不合理、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较乱等问题。为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促进自身更大的发展,贵州旅游业可以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精品战略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旅游品牌的宣传、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国际化的标准的采纳等几个方面来促进本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通过阐述广西"美丽南方"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进行转型与升级,不断创造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