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玄是一位由魏入晋的重要作家,其妇女诗创作成就颇大,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从作品和史料分析入手,通过对傅玄妇女诗中的妇女形象进行归纳、分析,说明傅玄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于前人,若对这些妇女形象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将有利于深入认识其文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傅玄是一位由魏入晋的重要作家,其妇女诗创作成就颇大。若能从其“少孤贫”的童年遭遇、婚姻状况及其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妇女诗创作动因,将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妇女诗创作的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盛唐论及妇女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的妇女诗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但由于诗人未能摆脱传统男权社会文化的桎梏,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完全是妇女真实情感及生活的再现,而是女性形象在男权意识和思维模式中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汉代文人诗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大类:贵族妇女悲剧命运形象、平民女子勤劳、独立的形象、文人诗笔下的思妇形象。汉代文人诗中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在于,她们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形象,是汉代妇女处境的真实显现。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约有诗歌305篇,弃妇诗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纵观《诗经》,弃妇诗大都以女子痴情、男子负心离去为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情感表现塑造出许多不尽相同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早期中国妇女的不幸遭遇。本文将弃妇形象分为决绝型、哀怨型、矛盾型和无能型四种类型,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傅玄《秦女休行》与皇甫谧《庞娥亲传》同为《重修肃州新志》所收录,前者为咏史诗,其本事即后者所述史实,诗中几乎每一句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而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虽难以确考,但与傅诗并不相同。咏史诗发端于班固《咏史》,其特点为“括本传,不加藻饰”,其结构为在叙述史实的同时抒发感情或进行议论,有“史”有“咏”。这种咏史诗到两晋时有所发展,增加了细节,增强了感染力,出现了“踵事增华”的趋势,傅玄《秦女休行》即其具体体现。但光绪《肃州新志》却托名傅玄,对傅诗进行了窜改,使原诗艺术感染力削弱,“古质健劲”的汉魏风骨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作为汉魏六朝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模拟文风有其内在的发展成因和存在价值。拟作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关涉着文学的继承与变迁问题,而傅玄的模拟创作恰好是这一文学现象的一个典型。本文主要从傅玄的拟古作品入手,先剖析具体文本,结合文学接受具体理论,探究傅玄创作实践背后蕴含着的文学理念;并进一步分析傅玄的拟作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拟作现象在文学的演变进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司马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侠客形象,赞颂了他们可贵的侠义精神,唐代诗人深受其影响,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咏侠诗,对《史记》中的形象和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本文试从"侠"的形象、"侠"的精神这两点着手,分析《史记》对唐代咏侠诗的影响,并对李白的咏侠诗进行个案研究,从中解读《史记》和唐代咏侠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从妇女的出嫁、被弃、拒暴、盼夫、私通,到爱国等内容无所不包容。用当时妇女不同形象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层矛盾,反映各个角落的现实生活。这其中以妇女婚姻问题为题材的诗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杜甫笔下所塑造的劳动妇女形象、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从体裁、抒情方式、艺术结构等方面,具体论证了杜甫劳动妇女诗的思想、艺术特点,并从劳动妇女诗发生、发展的角度,揭示出杜甫这类诗歌所起的承前启后、创始拓新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我们对它有较全面的、深刻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傅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往有学者认为傅玄思想儒、墨、道、法兼而有之,是杂家者流,实际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体部分仍是儒学,可以用“通儒达道,政乃升平”来概括。傅玄认为治国者须先“正己立身”,统治者要关注安民的问题等,这些均反映了傅玄思想的儒家本质。  相似文献   

12.
《卫风·氓》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且是高二语文上册的第一课,这就足见其重要意义了。教师用书中对此诗的主题一直是: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说法已沿袭多年了。读者若细细咀嚼这首诗,定会发现它的涵义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3.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朱立 《现代语文》2006,(9):33-35
魏晋时期有三首涉及“秦女休”的乐府诗:曹植《精微篇》,以及左延年、傅玄《秦女休行》各一首。其中,《精微篇》叙述多个精诚感动上天的故事,内有关东贤女苏来卿为宗报仇及女休逢赦书二事。左延年诗通篇记叙秦女休报仇杀人后又被赦,情节和曹诗相符,二所述当为同一件事。傅玄诗则叙述庞氏烈妇的故事,与左诗同题异事。而本主要讨论的是左延年《秦女休行》的本事来由。  相似文献   

15.
<正>《卫风·氓》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且是高二语文上册的第一课,这就足见其重要意义了。教师用书中对此诗的主题一直是: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说法已沿袭多年了。读者若细细咀嚼这首诗,定会发现它的涵义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女性诗作数量不算太多,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心态流变可以从其女性诗作中看出。王昌龄的女性诗作大致可以分为宫怨诗、闺怨诗、妇女生活诗。他以宫怨诗寄寓个人情怀,以闺怨诗传达对现实的无奈,以妇女生活诗表达了其追求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虽然只有短短的300个字,但是刻画了木兰勤劳、勇敢、机智、爱国、爱家、不慕权财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木兰应该是那个时代妇女光辉形象的一个代表和楷模。可是诗中对木兰出生入死、十年征战的艰苦生活仅仅只用了30个字进行高度的概括,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思想斗争、积极的准备过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是唐代妇女实际生活的写照,本文拟选择贫妇、商妇、后妃宫女、征妇等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阐释,从社会政治及经济背景角度分析唐诗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以深化我们对唐代女性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收录了三首《秦女休行》。据郭氏“解题”可知,这三首诗的产生是:左延年根据秦女休为宗报仇杀人遇赦的故事,“因意命题”,首创了《秦女休行》;傅玄以庞氏烈妇赵娥亲为父报仇杀人遇赦一事为题材,拟古乐府旧题写了《秦女休行》;李白亦“学古叙事”,拟作了《秦女休行》。这已是文学史上的定论。但是,一九七八年《文学评论》第五期上刊载的吴世昌先生所撰《(秦女休行)本事探源》一文,却对左、傅二人所作《秦女休行》的内容及诗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主要论点是:(一)左延年、傅玄所作的两首《秦女休行》“所咏其实是指同一故事”,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