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终于有机会到汨罗观摩魏书生老师上的示范课,听魏老师“作自强、育人、教书”的学术报告。我很早就听说过魏老师了,也看过魏老师的上课实录,这次能有机会到现场听魏老师讲课和作报告,可算是人生一件幸事。配合魏老师上课的是罗城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双方初次见面,课前没有丝毫准备,用的是高三年级的语文书,讲的是第二十课《孟子见梁襄王》。魏书生老师清瘦矍铄,态度和蔼,一直站在学生中间。魏老师上课有他独特的方法,很随意的,也极具亲和力。他的开场白是“:我很高兴为同学们服务,我不知道平时上课前同学们唱歌吗?”经过学生的议论,最后由文艺委员起调,全班同学唱了一首《中国娃》。魏老师和蔼地告诉同学们“:全身心地唱歌,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随后,魏老师一“声上课”,50余名同学起立向魏老师问好,魏老师并没有马上叫同学们坐下,而是出了三道题:1.“我的一天”;2.“屈原在我们这儿怎么啦,如果他活到今天,看到汨罗的发展,他会说些什么?”3“.对汨罗的未来,屈原又会说些什么?”魏老师说“:你们喜欢哪道题就做哪道。”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做起了口头作文。讲课伊始,魏老师挑选了一位同学为自己看表,帮自己把握下课时间。他告诉同学们,在他的班里,每一个...  相似文献   

2.
教研员日记     
3月5日今天,我和市教研室的同志一起听了魏老师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听课后,几位同志对魏老师用整块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圈画的做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心里当然也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3.
我一到小学教书,就听很多人说,张化万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很有特色。幸运降临,两年前的某一天我有幸成了张老师的徒弟,有机会听他上课,有空也研究他写的教案和文章。  相似文献   

4.
杨梅的滋味     
农历五月是我们闽北地区杨梅成熟的季节。一天晚上,我和谢康到魏老师家写作业,魏老师说他岳父家也种了不少杨梅,还说他已给他岳父捎了口信,让岳父多采一些杨梅放在家里等我们去吃。我这人一向嘴馋,听了这话便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5.
王庭宏 《教育文汇》2010,(10):31-32
今年暑假,县教育局特邀教育专家魏书生到无为讲学。听了魏老师近5个小时的报告,我获益匪浅。现撷取其中的三个小故事,并附上我的一点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6.
魏书生老师应邀来我县讲学时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的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却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当时我们听了只觉得好笑,没怎么当回事。  无独有偶,去年冬,我县的一所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教师课前交代几句,一学期后,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超过了平行班。我还听…  相似文献   

7.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2):7-I0002
魏书生老师到外地讲学的时候,有位青年教师问:"魏老师,您说,钱梦龙和您教语文的方法,谁的更好?"魏老师说:"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钱梦龙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我真心诚意地向他学习,学了十几年了。他是我的前辈,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青年教师说:"不,魏老师,我们认为相比之下,您的这  相似文献   

8.
吴景威 《教学随笔》2007,(11):21-22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中的生命。 关于听的能力。听故事,听别人的话中,头脑中会反映出具体的形象,判断出是非优劣,这是思维的一个快速加工运转的过程。我曾有那么多美丽的梦想,多半是从我妈妈的故事里飞来的,从老师的话语中悟到的。现在的孩子们听的能力弱,是因为看的机会太多,愿意很轻松的接受直观的图像,不注重自己头脑加工的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听君一席话,如沐春风."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和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老师的一段对话.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魏老师同一位考试经常得个位数的学生进行的谈话.  相似文献   

10.
<正>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地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课,有一句话让我至今时常想起,他说让语文教学成为老师的一门艺术,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当时我非常的不解,尤其是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怎么可能?面对如此巨大的高考压力,谈何享受?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有关魏老师的教学事迹,并且购买了他的书籍反复的阅读、品味,最终想明白了一点,首先是成为老师的艺术,其次才是学生的享受。成为老师的艺术,那就必须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变自己的教育观,改变  相似文献   

11.
我在南京听过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初二学生学高二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魏老师竟然一个字没有讲,一个知识点没有教。去洋思中学考察两天,我听了所有科目的课,我听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多数老师没有讲。这些老师不讲的课,学生学的主动、快乐,教学任务完成的又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章云峰 《江西教育》2006,(10):29-29
李校长是我朋友,一次偶然机会听他校的老师说他的“不是”,反映他和教师们相处时搞“亲疏”。比如有外出研讨学习的机会,多数会安排小王、小周几位老师去;论文评比若限数量,他总是指定几位老师参评;年终评优及平时的一些荣誉。总被那儿位老师“抢去”。对此,老师们颇有微词,可敢怒不敢言.私下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3.
也说班级管理——有感于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就听说魏书生老师当班主任自有一套,今日有幸听了魏老师《如何当好班主任》的专题讲座,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魏老师从“民主“与“科学“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14.
郑庆全 《数学教学研究》2007,(9):F0002-F0002,3,4
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有很多机会到南京市及其附近地区的中学去观摩听课.观摩听了近一学期下来,我发现许多数学教师热衷于上探究课,有时候发现一些教师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大多是许多老师为了探究而探究.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及时作了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孙逸群 《小学语文》2012,(7):114-117
我是个语文老师,但也有很多机会进入数学课堂。虽说我这完全是外行人看热闹,但我越听越有感触:我们语文老师,不妨去听听数学课。  相似文献   

16.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4,(2):6-6,12
早就听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  相似文献   

17.
九五年省教委特邀张思中老师到西宁传经送宝。听了张老师系统、全面的讲解,观摩了“张法,,在师大学生身上的实施,看到“张法”的良效,我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念头,但因进修学习,无机可得。九九年返回工作岗位后,决心全力以赴实施“张法”,恰好学校让我搞“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实验,使我有机会具体实践了“张法”和“分层、分类”这两种新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认识唐云增老师,是在2004年3月。当时,我应邀参加全国班集体研究中心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举办的“全国班集体建设实验班理论研讨会”。那次会议特邀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作专题报告。魏老师做报告的那天,由唐老师主持大会,他讲话的内容我已记不起了,但他充满激情的神情和话语,却激起了全场听众对魏书生老师的崇敬之情。廖...  相似文献   

19.
<正>"回到台下后,我心里依然紧张,通过这堂语文课,我知道了当老师真不容易,想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通过这堂语文课,使我学到了不少的学习方法,既锻炼了我的口才,也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艰辛。""这种机会来之不易,我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真希望还会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听着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看着他们还沉浸在课堂中那激动的脸  相似文献   

20.
基层领导的教育思想也要转变吴春今年四五月间,我有机会参加两次督学活动,到两所中学(一所在市区,一所在农村)听了二十几位老师的语文课。结果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十多年前的老样子,先讲生字词,后分析课文,再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依然是“先生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