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开发的基础制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主体功能区建设提高到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战略地位。在回顾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代背景、介绍规划方案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文章勾勒出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解析框架,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对于优化国土开发保护战略格局、完善区域政策和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整合各类空间规划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完善政府职责体系、推进空间规划立法、修订空间规划体系和加强科技基础支撑四个方面提出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制度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工业文明时期瞄准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可划分为2个阶段。文章对党的十八大以前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研制阶段,以及党的十八大后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基础制度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梳理。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分类发展成效显著、主体功能区制度初步建立等成效问题进行了评估和总结。提出主体功能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更大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主体功能区作为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自上而下实现现代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布局方案和制度安排,应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向,拓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和国家安全需要的新功能,依托空间治理体系健全更为精准的功能区发展指引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解析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和趋势是国土空间开发与主体功能区格局优化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探索主体功能区空间结构演变的科学与政策内涵,以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地区和生态安全地区三者人口或经济的比例关系为基本参数,测度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前后5年的主体功能区核心-边缘结构、点-轴结构的演变特征,揭示核心区域、边缘区域、距离轴线的国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从区域差距、资源环境效应、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国土空间结构演变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市化地区、城市群区域、主要开发轴线集聚,人口集聚过程快于经济集聚过程,人口与经济呈现相互均衡的趋势,且与全国自然承载力及考虑地理区位和系统整体性的地域功能适宜性的格局趋于吻合;不同功能区之间、区域板块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沿轴线区域与远离轴线区域的区域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国家"两横三纵"轴线无法适应我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据此提出:推动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及主要轴线核心区域集聚,实现人口与经济相均衡;进一步减少北方地区边缘区域的人口压力,从而促进人口规模与自然承载力相均衡;增加珠江-西江发展轴带,完善"三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向外延伸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与包昆通道等主要轴线从而适应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近期出现战略碎片化迹象,规划和政策因忽略区域差别化而针对性差,配套体系不完整,约束性手段欠缺等。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等方面实现创新。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在该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主体功能区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精准扶贫和差异化的城镇化模式,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二胎政策的区域响应等为主要内容,重点讨论了未来空间管制和区域治理的理论创新的关键命题,包括深入研究影响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和区域发展的新因素和新机制,修订和完善国土开发保护的空间结构组织原理,建构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和区域政策体系,揭示促进不同类型区域之间利益均衡的调控机理。文章还尝试运用新理念和新思路,针对"十三五"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新建议,以期为"十三五"规划在城镇化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十九大”后的新态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法为本、规划先行"是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否合理规制国土空间、建设美丽家园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九大"后,我国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将加快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主体功能区的基础性地位将趋于增强,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扮演发展类规划和布局类规划旋转门的角色,主体功能区战略将成为指引我国国土空间有序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制度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制度的作用;覆盖全国国土的空间规划体系将基本建成,通过全国、省、县为中国基本空间规划单元,以跨省级行政区、跨地市、跨市县域的区域规划为补充的空间规划体系,规范国家和地方不同空间尺度的国土资源合理配置、空间结构合理组织、区域政策合理实施;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得以确立,实施增强空间管制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扩大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强市场作用力度等五大行动。  相似文献   

7.
自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空间持续扩张、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人口呈总量减少、城镇人口增加双向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步提升、人地关系紧张状态总体缓解。“十五五”时期,坚持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定位,稳固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支持及文化服务规模;同时,更加注重其服务质量提升,形成更具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基底,并兼容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功能,形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包容性保护方式。“十五五”时期,生态地区不仅是国土空间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还将是国土空间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优化建议:从战略格局层面,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空间联系与供需互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分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精细化分区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生态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的“双评价”方法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双评价"的科学内涵出发,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科学理解和正确使用"双评价"提供重要指引和参考。文章介绍了"双评价"在主体功能区工作中的首次应用,全面梳理了主体功能区工作中"双评价"的概念提出、体系构建、应用过程及核心作用。重点分析了"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基础性作用,从认知国土空间、发现矛盾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规划科学编制等方面,说明了"双评价"在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机衔接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规划,以及动态监管规划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还提出"双评价"在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技术方法。结合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发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分析了该指南的评价框架、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重点,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难点问题,并对下一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工作中"双评价"方法与应用的完善和深化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模型,将国土空间功能划分为农产品生产、产业发展、人居服务、旅游休闲、矿产资源供给和生态服务6类,并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势功能选取、空间-属性双重聚类以及专家定性调整3步生成综合功能分区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能体现区域的多功能特征,能与省内现行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关区划进行衔接,证明了该文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不仅能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可为省级国土空间综合发展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沈阳市地理国情现状分析入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从生态、人口、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沈阳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测算了沈阳市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空间聚类,总结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特征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沈阳市在统筹城乡改革、生态与资源保护要求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加布 《西藏科技》2010,(2):30-30
目的为调查研究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猪旋毛虫发病现状、感染率、流行动态、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应用购自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猪用旋毛虫快速诊断试纸条,对工布江达县3个点(措高乡、株拉乡、个体养殖基地)200头猪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工布江达县猪旋毛虫血清学阳性率为零。结论调查表明全县范围内经过一年两次的驱虫,工布江达县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总体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血脂代谢异常情况,探讨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引起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意义。对象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方法所有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血管病变分为两组,两组的血脂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同时与1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较对照组血脂显著异常,伴有血管合并症的T2DM患者较无血管合并症的T2DM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型企业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技术创新型企业具有自主性、自适应、自催化、自调控等自组织特征。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自组织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莲花山水质的水文地质,化学成分特征和应用价值,先后对清心泉,灵龟吐液进行6次观察和2次水质分析,初步证实:两口井水质清沏明亮,口感好,富含偏硅酸和钠离子,现已测定的各项指标均达以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是一种饮用天然偏硅酸矿泉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阿里地区七县五场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总结和分析了阿里地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防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忠红  韩富贵 《西藏科技》2010,(2):26-27,29
西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怎样使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体验,是西藏旅游开发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在对拉萨桑木民俗村个案的调研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对拉萨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格桑 《西藏科技》2007,(8):55-56,59
本文根据西藏地区1971—2000年的汛期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汛期极值降水日数、一日最大降水量、极值降水指数、极值降水量等极值降水统计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拉萨SOS儿童村儿童的体格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和坐高的发育符合一般的生长发育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与1982年拉萨市城区儿童比较,7-14岁的儿童在身高、体重、胸围和坐高各方面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值最高的年龄组男孩子为12和14岁组,女孩为10、11和14岁组。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与全国其他城市同等年龄儿童比较差距甚大,这与高原缺氧、儿童缺乏体育锻炼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有关。建议所有教育工作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改则县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