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平 《科技通报》2023,(6):102-106
为提升城市大气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大气污染存在的煤烟型污染占比过大、多数城市大气污染从工业烟尘污染转型为汽车尾气污染、中小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发现微风天气下风速等级与大气污染物浓度扩散速度成正比,建筑物平均层高与大气污染物扩散速度成反比;晴天无风天气下,早晨与傍晚上下班高峰期间大气污染浓度较高;特殊天气,下雨、下雪、阴天的天气状况具有净化空气功能,有雾天气大气污染浓度上升。为此,本文提出科学规划大气污染治理布局、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扩大绿化面积、完善各项机制管控、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监管力度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与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是大气污染预报与控制的核心研究工具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大气污染排放的时空规律,进而再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演变、清除等过程。模式开发涉及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生态学、大气探测与遥感、污染控制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在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实例,阐述空气质量模式在城市和区域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模式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对汽车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提出风洞助力下高层建筑内大气污染物运动过程建模。对高层建筑大气污染下的污染物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有效预测污染源方向和污染面积。通过对高层建筑内大气污染物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得到高层建筑污染物运动流向特征。在考虑高层建筑风洞助力的情况下,建立大气污染下高层建筑内污染物运动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高层建筑火灾下污染物运动方向进行求解。通过模拟实验,实现对高层建筑大气污染下的污染物运动过程与方向的分析,以及分析其不同污染物在高层建筑内随高度的变化结果和随天气变化的结果,由此证明风洞助力下高层建筑内大气污染物运动过程分析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辽宁省细颗粒物污染现状,并结合实际,从燃煤总量、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依然严峻,颗粒物仍是大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城市扬尘作为城市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对城市扬尘污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助力。  相似文献   

7.
凯里市环境空气的历史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市以降尘、二氧化硫和TSP污染为主,表现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区环境中的颗粒物已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2009年以后,通过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城区大气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但采暖季节民用燃煤增加,大气扩散条件不好,造成凯里市冬春季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污染类型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传统的大气污染多为PM10、TSP、SO2,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大气中污染物的含有量不断上涨,例如,NH3、VOSS、NOX、PM2.5等,大气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挑战。建立我国自己的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通过各类预报方法与手段相结合,对细颗粒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污染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和预警,是当前城市及区域灰霾等大气污染协同控制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有极强的同源性,且与化石燃料燃烧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地区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导致这一区域一度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重污染问题集中爆发的热点区域。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末端治理技术的完善,驱动着我国大气污染关键物种的演替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为此,文章分析了2013—2020年我国不同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浓度的演变态势,揭示了大气污染与碳排放从东部向西北地区迁移的现象,厘清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演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