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挤挤脚就小     
“妈,我的鞋呢?”
  “自己找去啦,别烦我!”
  “这鞋子这么短,我的脚都挤疼了,能不能换双新鞋子啊?”
  “不行,你看看你的脚现在多长了,挤挤脚就小了!”
  唉,老妈又在说我脚长了,烦啊!
  而这样的声音常常在我耳畔聒噪……  相似文献   

2.
有人戏称新课程是“新鞋子”,课改前的课堂是“旧路子”,还有人接着统计说,目前有超过70%的教师属于“穿新鞋子”“乱走路或走老路”,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目前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困惑甚至手足无措的客观现象。那么所谓的“新鞋子”与所谓的“旧路子”是否就是“硌脚”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新课堂的“新”体现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脚有多长     
<正>妈妈可真勤快呀!这不,她又在整理东西了。“宝贝,快来试试这双鞋,看还能穿吗?”妈妈让我坐在凳子上,她却蹲下来,帮我穿春天买的运动鞋。“这鞋这么好,肯定还能穿。”我的脚顺着妈妈手扶的方向,伸进了鞋子里。我站起来,感到脚趾尖有点儿疼。妈妈有点儿心疼了,说:“赶紧脱下来。孩子,你的脚长得好快呀!看来要买30码的鞋子了。”“30码?是30厘米吗?我的脚又长了,我要穿30码的新鞋了!”一听到买新鞋,我可高兴了,情不自禁地大喊,“我的脚有30厘米长了!”  相似文献   

4.
阳光足浴     
冬日的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感受温暖阳光的抚摸。“多么好的天气呀!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我和孩子们在大草坪上又跑又跳、又钻又爬……玩得可高兴了。不一会儿,孩子们觉得有些热了、出汗了,于是,我们就坐下来休息。这时,我忽然觉得脚出汗了,鞋子也湿了,我想:孩子们的脚会不会也出汗了?何不让他们晒晒鞋、晒晒脚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晒晒鞋、晒晒脚吧。”话音刚落,孩子们都笑了,说:“晒脚?太好玩了……”孩子们都把鞋子脱了,露出一双双小脚丫,我摸了摸孩子们的鞋和脚——呀,都湿了。于是,我就请孩子们把鞋子放到太阳下晒,随后一起…  相似文献   

5.
有人戏称新课程是“新鞋子”,课改前的课堂是“旧路子”,还有人接着统计说,目前有超过70%的教师属于“穿新鞋子”“乱走路或走老路”,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拎着新鞋子”,但“穿着旧鞋子走老路”.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目前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困惑甚至手足无措的客观现象.那么所谓的“新鞋子”与所谓的“旧路子”是否就是“硌脚”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新课堂的“新”体现在何处?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模式是否就没有值得肯定的价值?笔者就不久前听到的一节公开课谈点个人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某些时候,一个人苦苦追求的目标会简单得不可思议,就像十五六岁时的姚明,打球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为了去NBA,他玩命地训练,只是为了有一双合脚的鞋子。“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子穿了。”姚明常跟同居一室的青年队好友刘炜这么诉说自己的“远大志向”。他有一双跟身材一样疯长的大脚,他的大脚超过了父亲姚志源,姚志源穿46码鞋,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的鞋子是48码的。慢慢地,48码的鞋也容不下姚明的脚了。母亲方凤娣只能到北京八一队过去老队友那里要一些鞋,八一队的大个子多,留下了一些鞋子。在上海,姚明所在的青年队每人每年可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成语故事,叫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说,有一个郑国人看到自己的鞋子破了,就想到集市上买一双。临走的时候,他用绳子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便来到集市。当他让老板拿来自己看中的鞋子后才发现,量尺寸的绳子忘带了,便急忙扔下鞋子,跑回家里取绳子。但由于路途很远,等他取回绳子的时候,商贩们已经收摊,鞋没有买成。旁边的人见他十分沮丧的样子,都围了过来,知道情况后便嘲笑他说:“真是的,买鞋的时候,只要用脚度一下不就知道大小了吗,何必再跑回去一趟?”郑人认真地说:“那可不成,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脚。”这种榆木疙瘩脑袋,…  相似文献   

8.
我只相信尺     
有个人想到商店里买双鞋,先用尺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的尺寸,量完后就把记录放在桌上,出门时忘记带了。到了商店,鞋已经拿到手,突然大叫起来:“我忘记把量好的尺寸带来了”,于是立即回去,取回尺寸记录,这时商店已经关门了,忙了半天,鞋子也没买  相似文献   

9.
刘姿 《幼儿教育》2014,(1):60-60
一双鞋子被扔在马路上,真希望有人来穿它们。一条蛇慢慢地爬过来,说:“我想穿鞋子!”可是蛇没有脚呀。一只小鸟飞过来说:“我想穿鞋子!”可是它的脚太小了,也穿不了。  相似文献   

10.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给个馍馍哄下来。”我一直觉得这首童谣就是说女儿的。这只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小老鼠”,如今,你仅仅用馍馍是哄不下来了,还要时不时被她教育一番。前段时间,女儿为自己没有电动车而闹脾气。为此我们娘俩已经干过多次“仗”了。我拿老掉牙的故事去教育她:有一个人为自己没有鞋子而烦恼,当他走到街上时,却发现有人竟然没有了一双脚。这故事很有启发性,这说明了……没等我把中心思想归纳完,女儿就开始反驳:天下没有鞋的多了,没有脚的人也多了。如果他们仅仅满足于双脚,而不想要鞋子,要衣服,要房子,那不是要贫穷…  相似文献   

11.
赵恺欣 《新读写》2014,(11):60-60
平时你是怎么穿袜子的?是正着穿还是反着穿?答案无疑是“正着穿”,尽管有时会使你的脚不舒服。可是,当你一个人在家时你会怎么穿?显然,许多人会选择怎么舒服怎么来。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我们不想让别人觉得难看,而在家里时,就无需在意这一点了。 然而问题是:袜子是穿在鞋子里面的,真的会有人费尽心思研究你鞋子里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12.
有人戏称新课程是“新鞋”,课改前的课堂教学是“旧路”;还有人说,目前有超过70%的教师属于“穿新鞋”“乱走路或走老路”,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拎着新鞋子”但“穿着旧鞋子走老路”.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感到困惑,甚至手足无措.那么所谓的“新鞋”与所谓的“旧路”是否就是“硌脚”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富有变化的群体,每一届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群体中的个体也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个体与个体干差万别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因材施教。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教师就是造鞋人。造鞋人如果不了解“脚”的大小、形状,怎么能造出适合“脚”的“鞋”呢?  相似文献   

14.
穿鞋有学问     
很多人以为穿鞋子没有什么讲究,一双鞋子走天下,无论跑、跳、蹦都靠它,却不知穿不恰当的鞋子做不同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会害苦了自己的两只脚。一般来说,穿不合适的袜子或太大、太小的鞋子做运动时,都容易受到运动伤害。做什么运动就该穿什么鞋子。要知道自己所穿的鞋子有什么问题。不妨把鞋子放在平地上看一看。假如鞋跟内侧磨损得较厉害,表示你是一个脚朝内撇的人,也就是说,每当你的脚跟着地时,你的脚会向内旋,所以你需要一双订制的鞋来校正这种倾向。若你的鞋外侧磨损较多时,你必须穿鞋垫较高的鞋子,以避免受到伤害。根…  相似文献   

15.
妈妈给珍珍买来一双小旅游鞋。珍珍双手抱着新鞋说:“我自己穿,我自己穿。”可是鞋子一穿上脚,妈妈就笑了:“穿反了!这是穿左脚的,这是穿右脚的。”珍珍很纳闷,这两只新鞋的鞋面一式一样,不象那双旧鞋,记住两个鞋襟朝外,就不会穿反。  相似文献   

16.
一看这题目,你准会问:“你的脚有多大?”答案一定让你大吃一惊,我上四年级,身高1米55,体重32千克,可脚有38码,与妈妈的脚不相上下。为此,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你有机会到我家做客,打听一下我家谁是“鞋子大王”,那我首先拍拍胸脯———当之无愧呀!不过鞋都是破的!这可不能怪我,不是我不爱惜,而是我脚太大,而且年年见长,天天见长,一双崭新的鞋,只要碰上我这个小主人,保证寿命不足一年!奶奶总说:“唉,扔了多可惜。”所以她坚持给它们在鞋柜的角落里留了一方安身之地,这不,都快堆成一座“鞋山”了。看着这么多鞋,我目瞪口呆———我的脚…  相似文献   

17.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位老人一生从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问,她就会说:“鞋子大小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号码?”乍一听这故事很好笑,但细细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该买大号的鞋?因为脚不同啊!不同大小的脚,要配以不同尺寸的鞋才合适啊!鸟选择蓝天是因为蓝天有自己想要的惬意,鱼选择大海是因为大海中有自己追求的自由。如果鸟贪恋鱼的自由,鱼向往鸟的惬意,一个充满期待地扎进水里,一个义无反顾地扑向蓝天,那它们的结局都将是可悲的。人亦如此,每个人都有追求,而每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人们不可能都奢望去…  相似文献   

18.
找鞋记     
这事发生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那天,天气晴朗,我刚从厕所走到传达室,不知怎么一踢脚,鞋就莫名其妙地飞了。我把脚放下,并未感到鞋没有了。可迎面走来的王明和刘凯远对我说:“尹凯君,你的鞋子呢?”我低头一看,呆了,自言自语道:“我的鞋子怎么跑了呢?”王明对我说:“别说傻话,鞋子怎么会自己跑了?”王明和刘凯跟我一块儿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们只好回教室。到了教室,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像吃了开心果一样笑了半天。然后,老师才发动全班同学帮我找鞋,大家把教室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大家又到教室外四处搜寻,还是没有,只好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叫特雷弗·贝利斯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能边走边为手机电池充电的鞋子。穿上这种鞋子,即使穿越大沙漠,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在这种鞋子的里边,有一个小型充电器。充电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它用的是一种压电陶瓷,如同普通煤气灶上打火时使用的一样,受压就能产生电火花。但是,将这些能产生火花放电的电能收集起来,转化为能给手机电池充电的电能,让贝利斯费了一番心思。 这种用于为手机充电的“电子鞋”,外型并不特别,因为充电装置很小,藏在鞋子之内,在外部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另一种鞋,即专门设计为“可穿戴的电脑”供电的一种“电子鞋”,有一个很小的电源插座露在鞋子外边,不过并不会影响鞋子的外型。既然有插座,当然会有导线。电线均藏在衣服里,裤子里有,上衣里也有,而且在穿上衣服时导线会自动连接。 贝利斯对“电子鞋”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他的这种鞋子本是为英国军方研制的,但是他认为,只要使用手机的人,都是他这种“电子鞋”潜在的客户。为了测试“电子鞋”的耐用性能,他将穿上自己研制的新产品,在沙漠中进行1000公里的长途跋涉。 另一位在鞋子上面花功夫的研究人员,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约瑟夫·帕拉迪索,他的研究课题是各种智能鞋。例如,安装了小型声纳装置的智能鞋,能测出走过的距离。在医学方面,穿上智能鞋,能检查出一些脚部有毛病的人,并从他们的走路姿势中找出发病的原因。柯文译 (《世界科技译报》2000年11月1日)  相似文献   

20.
小熊和鞋子     
清晨,长颈鹿老师站在幼儿园大门口,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早!大家脱下鞋子,贴好自己的标记,整齐地放进鞋箱吧。”“是——”大家响亮地回答。到了放学时,大家在鞋箱前团团转。小熊找不到自己的鞋子,它说:“我的鞋子没有了,是谁拿错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