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研究——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为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公立高校治理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权力分配制度能有效保证大学目标和理念得以实现。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公立高校的三大权力存在形式,通过从权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切入,形成公立高校“三权”三维研究空间,解构和构建中国公立高校权力整合机制,提出公立高校内部权力中心下移,三权分立及“三A”的优化重组原则,以及三权权力资源重新配置整合的路径和框架。  相似文献   

2.
公立高校扩大招生与扩展办学规模导致高校经费紧缺,客观上为银行提供了贷款市场和机遇,从学校性质来看,公立高校收费权质押成了银行放贷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公立高校收费权质押贷款的法律依据,从银行的角度提出了公立高校收费权质押贷款路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的沿革,发现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存在模式不科学、政策导向失衡两方面的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对英国公立高校的投入模式,从投入产出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建议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构成应该有明确的划分,适时建立公立高校政府投入中介机构,在合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投入为基础的公式拨款机制,改革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建立公立高校财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闵琪 《教学研究》2007,(4):288-293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的沿革,发现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存在模式不科学、政策导向失衡两方面的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对英国公立高校的投入模式,从投入产出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建议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构成应该有明确的划分,适时建立公立高校政府投入中介机构,在合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投入为基础的公式拨款机制,改革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建立公立高校财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高校负债融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立高校作为非营利性公共部门,其已举借债务理应属于公共债务的范畴,政府负有偿还的责任。鉴于我国高校负债行为不规范,高校负债不能完全由政府财政拨款来"买单"。基于高校基础设施的融资特点和成本与收益的时间模型,高校负债融资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高校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不能赋予高校独立的债务融资权。借鉴国际经验,今后我国高校债务的融资需求应由高校隶属的那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来满足。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软预算约束与财务自主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预算约束软化意味着高校财务自主权与学校最终承担的财务责任不对称,学校及其决策者不能最终承担学校运作的财务后果。如果让学校拥有从市场融资的独立决策权,会导致学校过度贷款、过度支出。公立高校从市场融资的权力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管制,原则上高校不能拥有自主从银行贷款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已基本形成,但经费来源结构却不尽合理。通过中美高校资金来源的对比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可借鉴美国院校多元化融资的经验,从争取外援、内部挖潜和面向市场三个宏观视角尝试构建合理的融资经费来源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体现在大学的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权力失衡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失衡,校院、系权力分配的不合理等。笔者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并且从大学章程的角度,构建出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高校受计划体制影响,办学效率一直不高。本文试图从产权角度去阐述影响我国公立高校教育效率的因素,辅之实证角度去论证其低效率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高等教育融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大国的融资途径与政策来看,各国高等教育融资既各具特色,又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与规律:除继续坚持以财政经费为主要来源外,各国还通过高校自筹、教育金融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公立和私立高校的非财政性经费来源都并不纯粹依赖于学杂费的收取,而是更注重发挥高校优势增加对外销售与服务收入,以及利用资本市场与多种金融手段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