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例1、例2、例3,练习二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简单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几分之一.(人教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材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②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 1.在一定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万微 《云南教育》2000,(21):38-39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112页~ 113页的例 1~例 5,“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 1~ 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几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数各部分的认识和写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小黑板、卡片 ,三张长方形纸 ,一张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彩色笔、三张长…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王德兵 《学子》2016,(6):5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7-89页的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2.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刀、月饼、苹果、正方形等学生用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疑,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中秋节到了,兔妈妈有4块月饼,要分给2只兔宝宝,每只得几块?如果2块  相似文献   

8.
陈谨 《现代教学》2011,(3):63-63
“几分之一”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是“单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师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二是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借助等分的操作活动,通过观察、辨析、比较与表述,感受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突出了对1/2的认识,用折纸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比较1/2、1/4和1/8的大小,从而实现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2.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与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分析 《认识几分之—》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先以1/2作为分数数学的起点,进而认识几分之一,在这基础上比较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亲身经历操作感知的过程,积累表象,从而抽象出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结合情境用描述性语言表述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P56~P58。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各部分名及知道分数的读法。2.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和初步的想像能力。3.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分数的形成,初步学会与人交流。教学重点:二分之一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分数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教学过程:一、分一分,认识121.平均分。师:把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每人2个苹果的分法叫平均分)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2.认识12。(1)师:如…  相似文献   

14.
孟晶 《黑河教育》2014,(6):30-3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及习题。教学分析: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讨论和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交流能力。在初步认识分数产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77页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认识分子都是1的分数也有大有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自学能力。3.结合分数对学生进行互相谦让、不自私、心中有他人的思想教育。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讲故事:据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取经的路上,途经火焰山,大家又热又渴。这时,悟空找来一个西瓜,分给四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别吃这个西瓜…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在整数基础上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加上分数与整我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讲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过材是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见分之几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三个: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放各部分的名称。2.借助直观议示、保…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分数认识的起始课,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探讨得出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教材通过创设两名孩子平均分一个月饼的情境,分的结果是每人只能得到半个月饼,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各部分名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法。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发展数学的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合作交往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5页例1、例2。2.教学重点: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3.教学难点: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