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册“直线和线段”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又是互相关联着的两个概念。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特点。 依教材的编排顺序,先教直线。教师布置同座两个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线拉紧,互相说说,拉紧的这条线是条什么样的线。学生描述是条笔直的线后,教师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有时飞机后面拖着一条笔直的线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也是今后学习几何的基础.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理解三个概念1.线段:线段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直观地看,一根笔直的竹竿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线段是两个端点,可以比较其长短.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二、比较三者异同初学几何,对于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下面将这三个概念间的区别用表格概括如下:这三个概念间的联系是:(1)线段是射线或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向一方延长即可得到射线,向两方延长即…  相似文献   

3.
一、要准确分清三个概念的含义 1.直线. (1)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一条笔直的线,如代数中的数轴,就是一条直线(它只规定了原点、方向和长度单位). (2)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1中的直线可以记作l,如果点A、点B在直线l上,那么直线l也可以记作直线AB. (3)一个点P与一条直线l有两种位置关系,如图2,①中:P点在直线l外,②中:P′点在直线l上. (4)两条直线a和b,如果它们只有一个公共点O,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叫做相交,公共点O叫做交点.如图3. (5)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学生掌握"测量土地"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教师可把学生带出教室,边学习,边动手测量.首先,教师要准备好标杆、测桩、小红旗、卷尺、测绳、直角器等测量工具,并向学生介绍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定好组长,指定各组测量的地点。实地测量时,教师要重点讲清并指导好以下儿点: 1.标杆定直线。测量较远两地的距离时,运用三点定一直线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先在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各插一根标杆,一个人在起点(或终点)指挥,另一人将第三根标杆插在两根标杆之间,使它和终点(或起点)的标杆同时被起点(或终点)的标杆挡住。  相似文献   

5.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1.理解这三个概念的含义线段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直观地看,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看做线段,线段是有头有尾的“直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比较其长短.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是有头无尾的“直的线”.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头无尾的、不弯曲的线. 2.弄清这三个概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画角的发现     
<正>认识了角之后,同学们还要学会画角。画角的方法是: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出了一个角。画角时,一定要从同一个点出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且是在任意方向上都不重合的两条线。观察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其中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现代教育理论又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把"?"拉直的艺术. "拉"的艺术概括地说就是"引导"与"点拨"的艺术.指导学生把"?"拉直的过程中"引导"和"点拨"相辅相成,拨在导中,点在导里.  相似文献   

9.
异面直线的夹角是立体几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一般方法是过一直线上的一点作另一直线的平行线,将空间的两直线关系转化为平面的两直线关系.计算一般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在一只三角中求边,存另一只三角形中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目凸 n 边形(n>3)玫瑰园的 n 个顶点各栽一棵红玫瑰,每两棵不相邻的红玫瑰之间都有一条笔直的小路相通,这些小路没有出现"三线共点"的情况,它把花园分割成许多不重叠的区域(如三角形、四边形等),每块区域内再栽一棵白玫瑰,问花园中能否恰有99棵玫瑰?说明理由.这道题目有点难,因此留给学生的时间稍稍长一点,让他们充分思考,等到作业交上来时,笔者十分惊讶,学生的解法很好,很有代表性,真是"条条大  相似文献   

11.
“直线与线段”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现就这一内容在两次教学中的不同片段摘录如下,并对此作一评析。主题一:认识直线犤教例A犦师:(用两手拿着一根棉线问学生)老师手中的这根线是直的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它是弯的。师:你有办法使它成为一根直的线吗?(指名一生操作演示,引导得出:把一根棉线拉紧就成了一根直的线)师:(把棉线的两端向两边拉长)现在这根线还是直的线吗?为什么?(再拉,再问)师:如果能向两边一直拉长,这根线还是不是直的线?生:是。师:今天我们要学…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铺垫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和线段。看一看,老师黑板上画的图形是直线,还是线段?(生:直线)师: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生:线段)师:所以我们说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评析:少而精的复习,为引入新课,学生学习新知作了恰当的铺垫]二、讲授新课(一)认识射线1.教师边说边板画: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新的线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中,笔者发现了如下两则错误: 例一、“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一位教师在教学“角”时,是这样教学的: 指着幻灯银幕上的线段问:这是两条什么线?有什么特征?(板书)两个端点,长度有限。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演示一条线段),就成了什么线?直线有什么特征?(板书)直线是无限长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章中“,线段、射线、直线”三者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欲弄清这部分内容,需掌握如下内容:一、理解三者的概念线段是不定义的概念,课本中是这样叙述的“: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用线段的延伸来定义的: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将射线反向延伸也可形成直线.二、三者意义辨析三、比较线段的长短1.有关线段的两个重要概念:(1)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如果一个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1.口算:①8加6得多少?再加8呢?再加6呢?②14加9,和是多少?又加14,和是多少?再加9,和是多少?教师将一长方形和一任意四边形贴在黑板上,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是长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再指任意四边形问:这个图形也有四条边,也有四个角,能不能说它也是长方形呢?学生:它有四条边,但是对边不相等,它有四个角,但四个角不都是直角,所以不能说它是长方形。  相似文献   

17.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类角,分别是邻补角、对顶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1.邻补角 如图,∠1与∠2有一条共同的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温馨提示]①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②邻补角有一边是共同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③邻补角有共同的顶点;④邻补角也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  相似文献   

18.
刘永中 《初中生》2018,(15):22-23
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海伦,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每天骑马从城堡A出发,到城堡B,途中马要到小溪边饮水一次.问怎样走路程最短?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将军饮马问题.海伦略作思考,利用作对称点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把将军饮马问题抽象成一个几何模型: 条件:如图1,A,B是直线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的值最小.  相似文献   

19.
<正>函数图象的平移问题是初中函数学习中的一个要点,但学生解题时往往容易搞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函数没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下面给大家提供一种"以点带线"的平移方法,供参考.一、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取两点求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条直线,而直线是由无数多个点组成的,所以线的平移,其实就是点的平移.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原直线上任取两个点,将这两个点分别按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学生已经越来越适应了.若一个三角形中的三边满足"一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以下简称满足勾股关系),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易判定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满足勾股关系的三边不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尤其是这三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往往让人感到无从下手.请看以下两个有趣的勾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