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学校里的特殊群体,心灵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学校德育质量观由关心成绩转向关怀心灵是农村学校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应然选择。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意味着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量,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度过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3.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14,(13):69-70
<正>作为教师,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还是会说:"我希望老师能对我多一点关心。"我认为,这是因为当下的教育过多地关注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儿童心灵对情感关怀的需求。习作是儿童生活与心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习作付出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得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说过:“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段话是针对小学教师的,但它同样适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被永远尊重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①如今,“关心爱护儿童”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体现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笔者认为,真挚高尚的师爱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达到师生之问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的“绿色通道”,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金钥匙,在德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4):11-12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青壮年为了家庭生活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给家里老人带或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很多留守儿童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缺失正常的父爱母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农村学校很多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学,让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关心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让学生享受心灵的富足。本文通过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得出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造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学的教师参与进德育教学、教师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三种策略辅助学校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学工作,让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当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太关心语文,不够关心儿童;我们太关心教法,不够关心学法。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课堂中相遇、联系、碰撞、融合,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却是由学生的"儿童特征"决定的,即"儿童本色",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尤其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契合儿童特征,是否具备儿童本色,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要把个性各异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集体,教师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   观察是了解儿童心理世界的重要方法。教师处处当有心人,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和班会等观察儿童。教师尤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儿童的眼睛,会由于惊奇、专注而睁得大大的;会由于兴奋而炯炯有神、闪闪发光,也会由于犯了过错而游移躲闪;也会由于思考问题而灵活的转动或凝神专注。因此,教师只要看看儿童的眼睛,便知道他上课认真没有,便知道他说谎没有……透过儿童眼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神态,教…  相似文献   

9.
一、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要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就要树立教师眼中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也就是说教师“心中有儿童”,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以上课为主的集体活动。是缺乏对幼儿主体考虑的教育方法。教师关心幼儿是表达“教育爱”的基本态度,不是父母般的关心,也不是问寒问暖的“关心”,而是文化的关怀、心灵的关怀。教师要通过幼儿的种种外在表现,发现幼儿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理解幼儿,  相似文献   

10.
杨娜 《小学生》2010,(7):30-31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心灵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的面前。”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关心备至、小心翼翼地触及每个幼小的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1.
当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太关心语文,不够关心儿童;我们太关心教法,不够关心学法.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课堂中相遇、联系、碰撞、融合,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却是由学生的"儿童特征"决定的,即"儿童本色",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尤其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契合儿童特征,是否具备儿童本色,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对热爱儿童的教师来说很容易掌握,而对铁石心肠的人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心灵,多关心学生的成长。有人说,21世纪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关系,这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曾指出:要给儿童三种食品,即营养、知识和爱。而爱是造就儿童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可贵的职业感情。班主任只有将自己的爱无私献给学生,才能搞好班级工作,才能塑造一颗颗美好的心灵,才能不负众望地托起明天的花朵——这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的师资训练,强调未来教育要着重确立“未来角色”的新形象。因此,他们认为教师的基本典型,在于不只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重视教学生如何去关心明天、认识明天和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这种以确立未来导向的师范教育,值得革新师范教育借鉴。未来教师的新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未来教师能指导学生过智慧型生活。他不仅是传统社会中的只传递知识的“严师”,也不全是只顾现实利益的“灵师”,而应该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二、未来教师要以开发儿童智慧,使其精神愉快为教育大前提。三、未来教师在教学中唤醒儿童关心未来,对自己未来作广泛与深入的思考,以培  相似文献   

16.
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爱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有效的手段,教师的爱是温暖儿童身心的阳光,是滋润儿童心灵的雨露。一、用爱的眼神去赏识学生教师充满希望与自信的眼神,能鼓舞学生学习的斗志。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能坚定学生的信心;当学生想发言而又犹豫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心灵关怀的缺失。学校教育肩负着关怀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重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是指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中,要给他们投注积极的情感反应,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获得面对留守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的倾听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说的接纳、理解,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和自身的唤醒,听到儿童和自己心灵的声音。教师要带给学生以平静和友爱,尊重儿童的心灵世界,创造儿童心灵开启的条件,与儿童在视界融合中感受彼此的经验和认识,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新的意义的开启和发现。  相似文献   

20.
蔡全会 《宣武教育》2007,(10):32-34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要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除了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个性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