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但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的声音在强弱轮流交替中平稳而又有起伏的向前流动。音乐的节奏感是指对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抑扬缓急的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与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2.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3.
“律动”对于正常儿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然而,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感知音乐十分困难,“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聋校律动课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使聋哑儿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从而弥补他们的生理缺陷呢?  相似文献   

4.
“律动”一词是由希腊语“Ryhmos”变化发展而来的,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对于正常儿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然而,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感知音乐十分困难,在传统的律动课教学中,我们通常看到教师一般都是凭借自己的动作示范来教学生,靠脚踏鼓的强音刺激和地板的振动传导以及手打拍子时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结果虽然能使聋童感受到一定的节奏和音乐旋律,但是忽略了利用其它教学手段,例如,聋校的律动教室普遍设黑板、投影仪等设施,而教学中很少使用配画套色的画片或板书等,学生对舞蹈动作所表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而动作的表现力不强,缺乏明快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灵气,情感的表达也不准确、不丰富.“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达尔克洛兹对人们感受音乐时情态的描述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当人们听到好的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摇头晁脑,甚至手舞足蹈”然而这一情景是很难在聋校律动课堂上出现的.所以“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聋校律动课  相似文献   

5.
正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  相似文献   

6.
"律动"对于正常儿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然而,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感知音乐十分困难,"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聋校律动课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如  相似文献   

7.
<正>体态律动是以身体为乐器,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的实践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旋律感、感知音乐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身体自然的节奏韵律,通过律动可以将人耳听到的抽象音乐具象化。但体态律动与舞蹈不同,教学中不必刻意追求姿态的美感和整齐的动作,观赏性是次要的,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进一步掌握音乐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对体态律动教学特点的分析,阐述儿童音乐教学的律动设计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给人以美感,那美感来自人们对旋律的感受,因此就有了"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之说。然而,再美的旋律也离不开节奏的支撑,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的精髓",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是多么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与审美创造力的有力保障。为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一直重视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一、"听"为先导,诱发感受  相似文献   

9.
对于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 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的韵律美,引导他们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及情感。一、探索多种多样的节奏训…  相似文献   

10.
一、体态律动寓于节奏训练之中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节奏感,而内心节奏感的建立往往可以先借助身体外部的体态律动开始,在节奏教学中加入体态律动可以使孩子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低年级的节奏教学,可以让学生用"走"来表示四分节奏;用"跑"表示八分节奏;用  相似文献   

11.
律动教学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教学法。在律动过程中,学生能围绕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之对接,进而为学生带来欢乐。同时,根据旋律所设计的律动能够使一些重难点具象化,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旋律或节奏,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对音乐学习而言,小学低段是学生奠定认知和能力的最佳时期,律动教学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12.
王晓凤 《甘肃教育》2014,(23):116-116
正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在某些心理及行为方面,如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等存在较多典型的同一性特征。由此,德国的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律动学说》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和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和训练智障学生节奏感是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智障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3.
黄志江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1):69-70,94
主要阐述了律动教学方法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改革原则、方法和模式中,律动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律动是一种技能,它是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鉴于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在音乐课上,让他们通过体态律动去合上音乐节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地踏准音乐节奏,而且对音乐节奏的脉动,对音乐的情绪、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音乐因生活而亲切和灵动,生活因音乐而丰富和精彩。音乐和生活本来就是对话的、和谐一体的。在解决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可以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但是旋律却不能脱离节奏而单独存在,所以,节奏的教学尤其重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节奏的训练呢?根据教学中的经验提供一些参考,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缺乏节奏感。而“唱游”教学所采用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内容包含了丰富的节奏素材。由于唱游本身极富于情境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潜意识与审美潜能。因此利用唱游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节奏,接受节奏的训练,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学也须迈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入手对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对儿童节奏能力的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律动:感受音乐的内在美律动是指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有规律的动作。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刻领会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变化,用自己身体的动作来品味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和体验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嘀哩嘀哩》是一首描绘春天美丽的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由于学生好动、好唱、好表现,他们在边唱边游玩的活动中,产生了愉悦、满足的情感,学生通过听音乐进行律动,充分表现出乐曲的欢快、活泼、跳跃,用他们的体态,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叩动着他们的心扉…  相似文献   

19.
从小对儿童进行音乐美的熏陶 ,会让儿童净化心灵 ,树立美好的人生观 ,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意志品质。而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实施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达到欣赏教育的目的呢 ?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浅看法。一、感受音乐的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音乐就是在对音乐的音阶、节奏、力度、音色等音响本身辨别的基础上 ,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的综合感受。而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乐曲结构的整体感 ,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多样的在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