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黄晓峰 《考试周刊》2014,(61):67-68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有效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以此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动力,把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7.
张克娟 《学周刊C版》2010,(7):149-1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那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知识蕴含于生活之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活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自生活,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做法.一、创设情境,让新课导入生活化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新课导入,而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让生活融入数学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题材,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胡晓燕 《考试周刊》2014,(76):65-65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加才 《云南教育》2001,(23):44-45
一般情况下,数学被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抽象的。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也就是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发掘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数学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从而对…  相似文献   

12.
张荣萍 《云南教育》2005,(28):47-48
在新一轮课改中,“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这一理念在新教材中体现得更为鲜明。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瞄准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金艳 《考试周刊》2014,(29):78-78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强化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一、生活素材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将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1让高中数学走进生活的积极意义1)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对新的课程要求的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6,(26):170-171
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就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用途,使他们感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情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数学资源,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让课堂走向实际生活。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