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要从网络心理健康的视角阐述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的基本内容,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倡导和呼吁在网络社会环境下,高校要不断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观念、学校人文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体身心变化因素,并提出和论述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其特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就有必要从各个途径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4.
胡恒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307-307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正确的措施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很有必要。本文尝试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入手,了解现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价值观、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检验了社会支持在体育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关系;体育价值观不仅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价值观影响心理健康过程中,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能独立充当中介变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体育的价值观入手,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种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两个大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希望以此引起学界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作为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观念、学校人文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体身心变化因素,并提出和论述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其心理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内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科学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在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立足大学生人格发展高度,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笔者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提出构建系院一级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体系,以配合学校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六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继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后,心理资本开始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在未来几年,“90后”大学生将成为社会职场的主力军。与前两代的社会主体相比,“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行为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追求自由和独立,却又依赖性强;自信乐观,却又敏感脆弱;进取心强,却又缺乏韧性等方面。为了全面提升“90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资本,需要打造一套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针对他们特性的心理资本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两课"教学效果的取得,而且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两课"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生理—心理症状、人际交往障碍和职业倦怠,其产生主要是基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应从学校、社会和教师个人等方面对"两课"教师的心理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三困生"是一类特殊群体。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提出辅导员帮助"三困生"脱困的四点建议:开展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心理困难生的引导和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管理和求助体系、建立科学有效学业困难生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压力剧增、心灵世界危机突起的现代社会,“话痨”现象成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成为危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从哲学根源上来看,“话痨”现象是当前社会整体异化现象下人性扭曲和压抑状态在心理层面的体现;从现实根源上来看,“话痨”现象源于职业、社会和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缓解和根除“话痨”现象所折射出的高校教师心理问题成为当前提高高校教师健康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3年青岛市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特点,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和时间延迟设计对16459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青岛市民办高校新生入学动机排在前3位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修养水平""就职方便",且具有"为振兴中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高修养水平"入学动机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没有以上动机的新生;新生入校"比较满意"情绪居于首位,"非常满意"居于第2位,近3年总体满意情绪比例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入学情绪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非常满意"情绪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情绪水平的新生。需要积极开展新生入学动机教育、适应教育,提高其入校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变革和竞争压力,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而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基于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析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特点及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和原因,对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方法、主题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达到加强感恩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Project Adventure课程模式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现状,采用动态性现场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研究对象,对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Project Adventure体育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Project Adventure体育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较为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将Project Adventure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课程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浅谈“90后”大学生教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下,高职学生的主体已基本为"90后"大学生。如何正确引导"90后"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广大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而对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面临的是更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大学教务工作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其特有的思想行为,探讨影响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其教学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