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子的三层结构及其分析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的抽象结构从外向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即篇章层、语用层与句法层.三层结构的性质不同,其间关系表现为外层制约中层,中层制约内层.据此,对于句子有形成分的分析,首先应根据篇章语法学分析出其中的篇章成分,而后根据语用学分析其语用成分,最后根据句法学分析其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2.
语用信息在句子和名词短语层面的句法化问题,属于句法和语用的接口问题,语用信息会在句法层面经由句法化后得到体现.讨论的重点在句子的功能层(CP)和名词短语的功能层(DP),认为以此为界,句子结构和名词短语的结构各自分别存在论元(语义)层和语用层两个层次,居于结构上层的语用层即是语用信息在句法层面句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对单句的分析常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析句法都属于句法平面。句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还应该进行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本文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为语法教学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不是句子的分析方法,而是短语的分析方法,充其量也只是对抽象的句子所作的句法分析,这种传统的所谓句子分析方法注重句法兼及语义,但排斥语用,分析的“句子”实际上是排除句调 以及“挂在句子身上的语用零碎”以后剩下的词语组合。汉语的句子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句子是形式、意义和 内容的三位一体,可以进行句法、语义分析,而不能进行语用分析。语义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既可以分析抽象的句子,也可以分析具体的句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析句方法。  相似文献   

5.
讨论句子的合格度应当注意语法的句法规则、语义规则和语用规则三个方面.对具体句子而言,有的句子只符合一项规则,有的句子只违反一项规则.在评判句子的合格度时,要区别抽象句和具体句、孤立句和语境句,从不同角度分析句子的合格度,同时还要确定评判句子合格度的标准.如果说句法标准、语义标准是句子成立的基本标准,那么语用标准是句子成立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句法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是作句子成分分析,分别找出句子的主谓结构。这种分析方法只是停留在单句结构平面上,无法解释它的结构形式和它所要表达的功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系统功能语法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将小句划分为主位和述位,弥补了传统语法中主语概念的局限性,本主要通过介绍主语和主位划分的异同,阐明主位概念对认识小句语篇功能的意义。章最后通过对具体语篇的主位研究,介绍了主位结构在篇章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 在近年来对三个平面的讨论中,各种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将三个平面分别看待,如施事与主语不对等,话题与主语也不对等(胡裕树、范晓1985);二是将语用与句法合一,把话题当作主语(朱德熙1985);三是将语义与句法合一,如把施事看作主语,把受事看作宾语(Chares. Li, Sandra. Thompson19)。这三种看法虽在理论上有些分歧,但对三个平面的存在都持认可态度。 从三个平面角度析句,句子分为语用的、语义的和语法的。语用成分指句子话题链里的构成部分,也指句子分析的成分。语义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间的意义联系。句法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在句中的功能。对于句法成分的分析,传统上分为六大成分,直接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萍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09-111
层递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紧密联系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以表达语意的层层加深或减弱的特殊句法,即应用了"层递"的修辞格。《孙子兵法》中的层递句在古代典籍中较为突出,通过考察其中层递句的具体使用,归纳出其特点以递降类型为主,且主要集中于《谋攻篇》和《军争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孙子兵法》中层递句特点的根源,在于作为著名的军事学著作,《孙子兵法》的语言重在表达观点,强调语意重点,递降类层递句本身的特质与之恰能很好地契合。  相似文献   

9.
句子翻译的好坏正误,对整篇章的翻译影响很大。翻译过程要以句子为轴心,句子等值转换既要在语言微观领域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更要在语言宏观领域的制约下进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在句子的语言语符表层、语义深层和语用修辞层三个层次的等值转换中,可根据英汉句子的不同情况,其着重的层次是可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句子及其句式教学无疑是现代汉语句法教学的重点。相关概念的界定当以基本成熟的定义为参考。目前,句子的本体研究大都是建立在动词中心说的基础上的,对零句、名谓句和流水句等各析句法各有所长,教学中应根据句子及其句式特点和析句目的采取适当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造句和析句能力,课外练习宜兼顾举例和归纳这两类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