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泛娱乐化思潮肇始于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凭借其高度、广度、黏度造成了对青年的肉体损伤和精神控制。在泛娱乐化思潮糖衣炮弹的攻势下,青年沉浸在意趣感官化、理想世俗化、道德戏谑化、政治摇摆化的“愚乐”之中,为科学价值观培养埋下精神贫乏、信仰坍塌、价值虚无、认同割裂的隐患。因此,泛娱乐化思潮下培养和塑造青年的价值观,应该从躬身入局、因势利导、魅力彰显、规约守正等四个维度来进行纠偏和应对,以促成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冯玉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运用了戏仿式的叙事技巧,表现为以神话书写和传奇再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叙述策略。这一叙事技巧既在戏仿性的书写中以神话性思维再现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意义,展现人类精神的超越与梦想;又以现代语境为映照在戏仿中形成一种解构式的幽默化、嘲讽化和戏谑化的叙事格调,形成对传统神圣化的宏大叙事的非神圣性意义体验。在文本叙事中神圣性和戏谑性的双重格调形成作品一种内在的意义张力,从而使其写作具有了丰厚的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3.
泛娱乐化是指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为核心,以粗俗搞怪、戏谑自嘲、噱头包装、恶搞戏说、制造笑料等为表现方式的文化思潮。泛娱乐化解构了传统文化经典,弱化了文化创新能力,恶化了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在泛娱乐化语境下,文化领导力面临着文化创造力匮乏、文化凝聚力下降、传统文化被破坏性开发等问题。为此,应当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弘扬传统文化等方式,提升党和政府的文化领导力。  相似文献   

4.
要对以“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等为关键词的当代文学理论进行追本溯源式思考,就有必要对近代以来的文学理论生产机制作必要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将“言说语境”和“叙事方式”作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无疑能够将问题聚焦于“生产机制”这一中心话题之中。一方面,从言说语境的流变来看,近代来以来文学理论的言说语境经历了一个从“现代性”到“消费”的变化过程。尽管“现代性”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未完成的命题,但当代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言说语境,既是近代以来所生成的“现代性”语境在当代的流变,也是对现代性话语的传承与呼应。而随着消费社会的生成以及大众文化的繁荣,“消费”已逐步取代“现代性”成为当代文学理论言说的话语背景。很显然,以“消费”为中心的大众化立场,与之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精英化立场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以“批判”理论的引入为标志的批判话语得以生成。另一方面,从叙事方式来看,近代以来在以革命斗争为主题所生成的“革命”语境中,宏大叙事成为革命年代叙事方式的首选,其话语表征是注重文学艺术的革命宣传功能和政治教育功能。到了当代,随着言说语境从革命向“消费”的转移,叙事方式也从宏大叙事向大众化叙事转移...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9,(6):67-73
从隐含作者的角度切入,把莆田作家黎晗的小说划分成前后两期,梳理出前后期由于隐含作者的嬗变(从尖刻、任性而锋芒毕露到冷静、深邃而隐忍),激发的现代性焦虑潜文本的演变历程(从理想化、个人化到复数化、宏大叙事式),而贯串前后期的一条红线是黎晗对现代性语境下人性的各种可能性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类型剧的替代性类型,穿越剧的出现是大众文化语境和电视剧市场化生产机制共谋的产物。从叙事文本的角度看,穿越剧的基本叙事框架来源于经典童话《灰姑娘》,采用以言情为叙事主线、历史事件为副线的复线叙事策略。而在这种叙事表象下的泛娱乐化与审美贫乏、消极避世的价值导向,以及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再现,都制约了穿越剧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性转型国家,中国国情的现代性矛盾给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挑战: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消极化、中西文化的"势差"导致大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削弱化、单向度的经济发展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物性化、经济个人主义导致大学生行为品质的私向化。应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整合社会转型期的多元化思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培育主体性存在的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泛娱乐化现象的内涵、本质及其方式等进行了界定;从资本的获利本质、信息的利益化传递的特征、信息的娱乐化包装等三个方面对社会泛娱乐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社会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社会泛娱乐化现象将使大学生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动力和意愿,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碎片化、现象化,阻碍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社会泛娱乐化现象将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建构更多地转向解构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泛娱乐化",是指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和播出格调不高的娱乐选秀类节目,人为制造笑料,到处"戏说",甚至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来取悦观众,由此衍生出以"泛娱乐化"心态对待一切的"祛魅"时代。在这个时代,一切严肃的都被恶搞、一切高尚的都被消解、一切深刻的都被戏谑,是否具有娱乐性成为评判的唯一指标。从表面来看,"泛娱乐化"打破了一本正经、高高在上、主流权威,给人一种"众生平等""集体狂欢"的美好感受。但为了讨好学生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城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处在精神世界建构期的青年在泛娱乐的裹挟下推崇“万事皆可娱乐”的价值理念、禁锢于“私人订制”的“娱乐茧房”、习惯以形象化的“视觉实证”代替理性判断,造成精神生活的泛娱乐化倾向。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年精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即价值取向功利化弱化精神生活追求、审美取向庸俗化歪曲精神生活内容、道德信仰虚无化弱化青年精神生活动力。面对青年精神生活泛娱乐化的倾向,可以从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主体自觉能力三个方面,引领青年精神生活方向、增强青年精神生活动力、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教育中逐渐显现出了教育行政化、功利化和知识化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工具化掩盖了其人文价值本性。现代社会中人本价值的缺失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教育人文价值的虚无化成为现代性教育的主要危机。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彰显生命"的人文价值,才能使教育重新焕发活力,成为社会和人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教育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是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中过度娱乐、娱乐至上现象时常可见。这不仅不利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更对人们在认知、情感、信仰、行为等各个方面产生错误的导向和不良的引领。学界对网络泛娱乐化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产生了一批成果。整理与分析这些成果,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对推进对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深入研究,提高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中, "大我"与"小我"是一对相互关联、内涵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概念.从一般意义的层面来讲, "大我"通常指向宏大叙事,常常与国家、民族、社会等意义指向相联系;而"小我"则成为个体、自我、个人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王炜  林丹 《中国德育》2023,(15):43-47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目前中国尚未处于如此荒诞的境地,但“泛娱乐化”的现象已经在不同程度显现,表现为娱乐价值的世俗化、娱乐内容的批量化以及娱乐形式的图像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道德发展造成诸多影响。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介作为“泛娱乐化”现象的技术支撑,成为“泛娱乐化”现象的推广者和传播者。立足现实,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媒介信息批判素养,培育媒介使用素养,普及媒介认知素养,是帮助其在“泛娱乐化”现象中具有理性认知和独立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叙事的参照体系是被人们称为"空洞的政治功能化"的宏大叙事.从本源上讲,宏大叙事这一说法来自后现代理论,与语言学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宏大的叙事是一种具有某种一贯的主题的叙事;常与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与总体性、宏观理论、具有部分相同的内涵,而与细节、解构、分析、差异性、多元性、具有相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意识为同一性与主体性的形而上学所支配,现代性世界观把人设置为主体、把事物表象为图像。古代世界观中具有创造特性的上帝的形象在现代被移植到人的存在中,人成了自由自律的创造者,而创造(创新)与自律遂成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根基于虚无,并把虚无作为存在的开端,古典思想从无生有的宇宙图式在现代成为主体从虚无领悟存在的方式。这是因为,从虚无的观念中,可以生发出创造与革命的现代性意识形态。中国哲学中主导的探询存在的方式——隐显的范式对于有无(存在与虚无)的范式具有颠覆性质,通过这种范式,可以进一步去探求克服形而上学与现代性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性困境是当前现代性困境中最值得审视和反思的。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带来人的物化,是人的现代性困境的症结所在。人的现代性困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宏大叙事的生存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实现从宏大叙事向平凡叙事的转换,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刺激下,大众媒体逐渐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从而误导了人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大学生身处"泛娱乐化"的文化语境中,审美观念模糊、标准混乱,出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严重阻碍了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成长成才。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审美认知片面、审美感受力肤浅、审美判断力缺乏和审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为此,高校应当加强审美教育,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并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自觉抵制泛娱乐化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春文学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谱写一代代青春之歌,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语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的"残酷青春"叙事现今已不再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日益加剧的狂欢化、游戏化的网络消费文化,泛娱乐化的碎片阅读,在后现代语境文学逐步走向产业化的浪潮中,"微笑青春"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青春,为深陷现实和媒介焦虑中的读者大众解压,成为青春叙事的新转向。青春网络作家缺乏生活经验,大都只困于个体经验的"小我"创作之中,缺乏"大我"精神,其叙事或过于残酷,或过于美好,作品的真实性有待推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