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的美学视角——模糊美的角度来关照唐宋词,可以发现,深幽绵缈的词体之美正是模糊美的典范。由于词独特的体式,使得词情、词境、词的语言处处可见模糊美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词按乐人词,是歌唱的艺术,在听觉上使人有美的感受。李清照深知这一点,因此,主张“词别一家”,她在《词论》中批评过去例坛名家散文化的倾向。李浏严格遵守词的格律,富于音乐美。看她的词,感觉是一首明白如活、妙语精工的词章,昕她的词又感觉是一曲富有节奏,曲调动人的优美弦乐。李清照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欣赏她的词,就犹如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去观赏大海一样,不但美景愉悦我们的双眼,陶冶我们的心灵,而且那有节奏的韵律的波涛声也令人心驰神往,想象无穷,把我们带到了更加美丽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是由其富有原创性的豪放词风确立的。他的这一类词具有倾荡磊落的人格精神、壮阔的审美意象、天风海雨式的情感书写,在词体这一领域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超越和丰富了传统词体的美学范畴,更在广阔的文艺审美空间树起了一座中国词体的崇高与壮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论》留给后人无限思索.通过解读《词论》来探讨她的词的诗化美.所谓诗化美是指李清照的词具有诗的韵律美、理想美、典雅美、语言美以及借用诗的表现手法去写词.  相似文献   

5.
"诗画一律"的观念古已有之。温庭筠工于词且精通绘画,他将绘画才能与审美观照融入词的创作之中,注重线条的运用,表现出趋长趋细的审美情趣。词中大量使用颜色词,设色之技艺与工笔画之统染、烘染、分染高度接近。构图上,又以"透视法"经营位置。展现出飞卿词"词中有画"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6.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坛,作观中幽花媚春,自成馨逸,张炎《词源》概括其词的特征为“婉关头作观词无深隐细微的幽婉,还是轻柔低徊的哀婉,或是淡雅蕴藉的含婉,从抒情个性、审美意象和表现方式三者融汇,均呈现出特有的婉美--他词的本质色调。秦观词虽婉美,然气格骨力失之柔弱。(一)内容江弱所致。(二)性情柔弱所致。(三)时风婉弱所致。秦观词为当行本色,其词在婉美的同时带有纤柔的弱质,这正是他优长与缺憾并存处。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她以卓越的艺术才能,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特别是她的词,音律娴熟,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深邃,形象鲜明生动,所谓“风神气格,冠绝一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辱倒须眉”。李清照在词的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与她的词美思想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她的词美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词论与词作,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李清照词美思想的主要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8.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纭;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感伤 ”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别”、“哀情”、“哀国”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沉郁悲凉的风格,浓厚而又含蓄的“感伤美”。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凄怨哀伤,婉约清丽,得到后人的嘉赞,本文力图说明纳兰词悲剧美的基础、悲剧美的构成、悲剧美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人们也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进行研究和评价。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李清照词的绘画美的关注,却显得极为薄弱。因此,从审美角度来分析李清照词的绘画美对于全面地、完整地认识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有一定意义的。古人写诗强调“诗中有画”,认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因而“诗画同源”之说也源远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人们也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来进行研究和评价。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李清照词的绘画美的关注,却显得极为薄弱。因此,从审美角度来分析李清照词的绘画美对于全面地、完整地认识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是有一定意义的。古人写诗强调“诗中有画”,认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因而“诗画同源”之说也源远流长。北宋孔武仲曾经说过:“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诗如此,词亦如此。清代著名画家戴熙在《习苦斋画絮》中写道:“画有诗人之笔,词人之笔。高山大河,长松  相似文献   

13.
(一) 词这一文学体裁,是以抒发感情为其主要特征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说:“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而词人所感和词体所寄托的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色彩。纵观历代名家词,我们便会发现:在无数优秀的词篇中,充满着无尽无休、无可奈何、百不聊赖的忧愁悲伤情绪。偏多表现词人的忧伤心理,并由它引起的悲剧型美感,便是词体这一抒情文学特殊的艺术特  相似文献   

14.
李之仪终生崇仰、追随苏轼,体现出真淳的性情和执着的坚守。他提出“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观念,注重词体自身的体性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词作风格清淡俊秀,呈现出对于唐五代词的“返祖”现象,给人以明畅流丽的童真之美。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也是一位丹青高手。她的词妙用意象构图,情彩相生,神似而传神,具有绘画美的特征,表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既是情景的高度融合,更是研究诗歌艺术的重要凭证。纳兰容若巧妙地将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融入其作品,无论抒写相思的凄苦、哀叹爱妻,还是动伤春伤离之思绪,均能意到笔随,巨细必达。本文通过对纳兰词意境美、取境美和韵味美的分析,感悟了纳兰词凄婉而深蕴的意境以及纳兰容若纤柔善感的词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两朵最大的奇葩当属豪放词和婉约词。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阴柔含蓄,妩媚朦胧的婉约词就如水中赏月雾里看花一样,迷离了我们专注现实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典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其词作以其女性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深深地打动着世人。世人对其词多有评价,但多为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式的论述。本试从美学角度对其作一定的探讨,以期能粗略地展现其悲剧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感伤美与淮海词风朱苏权在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楚辞》以来,感伤一脉,绵绵不绝。直到宋代,由于社会心理,作者身世遭遇,以及词体本身特别适合于表现感伤、凄怨之美等因素的影响,宋词塑造和表现感伤美,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中,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女性读者读请照词首先被词中描绘的一幅幅充满情趣的生活图景所吸引,在我眼前不时掠过一个女词人高贵的身影,那种种风雅的举止,或品茶,或饮酒,或赏花焚香,或游山玩水,似把人带到女词人的身边,与她共享富有情趣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