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美的瞬间     
从生活中找“米”1.家家有“米”(写作材料)。在家中找“米”,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2.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彩云,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这两道题的写作均须立足生活中的细微感触,将生活中的美点、趣点、感点一展笔下。生活中有太多“美的瞬间”,或许是妈妈的一个微笑,或许是朋友的一声鼓励,或许是班级活动的一张照片……我们就要试图抓住这一个个镜头或闪念,让它成为文章的亮点。写作时必须重视场面描写,以小见…  相似文献   

2.
欣赏评论诗词,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欣赏评论诗词时常常提到诗意、诗味,“诗意”“诗味”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鉴赏诗词需从意境入手,注意领会意境。  相似文献   

3.
凡是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讲究意境。我们读到一首好诗,看到一幅好画,常常会赞叹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评价艺术意境的形象化说法。没有意境,或者意境有欠缺,就不能成为好作品。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有人干脆说是“诗与画”一致所造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  相似文献   

4.
美的瞬间     
题目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篇记叙文。要求:1.可以写人的行为美、心灵美,也可以写一种自然景色的美。2.文章是镜头式的,要写得短小精悍;但“瞬间”中人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具体、写细致。(语文社版)提示:瞬间的感受,犹如划过天际的流星,稍纵即逝。就像我们乘车、坐飞机一样,风景只在窗口一掠而过,错过了就可能再没机会欣赏了。因此,瞬间捕捉到的美丽、情感的升华、心灵的顿悟,要马上写下来。否则,时过境…  相似文献   

5.
清代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是最富有意境的,它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广阔的意境。那什么才是意境呢?就古诗而言,“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因而会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  相似文献   

6.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是后期新月派诗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卞之琳的《断章》就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寥寥四行诗句,语言也不华丽,初读一遍给人一种很茫然的感觉,没头没尾,不知所云。几十年来,很多人不断研究,引出了无尽的索解,越是细读细想,便越觉得内涵深广,这是其妙处所在,体现了诗的隐幽感。我们可以把《断章》看作一首情诗,写的是“你正被人悄悄看着”。诗的最末一行作了直露的暗示:“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明月”“桥”“楼”组合起来给人以缥缈清幽之感,潜在的感情在意境中奥妙地体现。“装饰”一词用得绝妙,把本来几个极不…  相似文献   

8.
诗歌讲究形象思维.诗人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诗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诗.《望庐山瀑布》写得生动、形象,它以诗句的气势磅礴而著称,以仙境般的意境而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立体教学”中“各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把绘画渗入语文教学,寓古诗教学于艺术活动中.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1.老师根据题意画出诗人李白望瀑布形象的简笔画,结合解题介绍作者,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2.自读第一句诗后,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自己画出“香炉峰”和“生紫烟”的景色,展示庐山瀑布的背景,以此检查学生理解诗句的情况.同样,在学  相似文献   

9.
生活类     
[中考预测命题]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朋友给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没有。”“是没想好说什么?”“不是。”“那干吗拨两遍号?”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的时间。”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精彩的镜头,总让我们感动,让…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而成的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境界。意境型问答题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最常见的题型。该题型的提问的一般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古时私塾里常常传出诸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之类的读书声,那是先生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和文章。这些学生对于读、背的这些诗文的意义可能不甚了解,或者完成不了解,但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诗歌那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散文那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各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今天,鑫又收到了她的来信。鑫迫不及待地拆开,只见装饰得非常秀气的信纸上面用红笔画了一颗“心”,旁边还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并附有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翻开日记/你的名字很多/尝遍了回忆/我好像很快乐/我想看看/你现在流浪的生活/是不是和从前一样快乐……鑫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完全陶醉在诗句的意境中去了。恒突然把信夺了过去:“让我也享受享受这诗的精华,怎么样,帅哥?对了,帅哥,千万别让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的人提出以语感训练为中心带动语文教学,引起了普遍关注。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关于语感和语感教学。 一.语感的定义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现象一种直接感知和反映,是在长期实践和经验积淀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近似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语感也可以说是语言感知过程。阅读一首诗能体验诗的意境。比如读关汉聊的《冬景》,我们就应该通过他描绘的江边渔村的雪景图,体会诗的那种澄净、恰然的意境。读苏轼的《赤壁怀古》,我们就通过作者描绘的“赤壁宏图”,体会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粗犷、豪放的诗风。不仅阅读,就是和别…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觉得教幼儿背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机械背诵没有什么意思。大部分人在教幼儿背诗的时候,因为信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是让幼儿单纯地背诵。也有的人认为古诗的韵味妙不可言,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意境。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却忽视了一点,幼儿毕竟是孩子,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唯有成人的不断启发引导才能渐渐掌握理解,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诗是精练的语言,同时也让幼儿在学习时极难掌握,因此必须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我们不光要一句一句地翻译给他们听,更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让他们基…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诗意美是作家艺术创造的结果,是散文产生艺术魅力的源泉.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注重散文诗意美的教学。 怎样进行散文诗意美的教学呢? 一、当诗一样读.散文诗意美的教学,首先就应该把散文当诗一样读,像读诗那样反复朗读、诵读,默读。读是领会课文的必要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提倡“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力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  相似文献   

16.
杨朔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人振奋。散文以写“意”为中心。杨朔同志写散文,“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他所抒写的对象(人、景、物、事)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具体形象的,又是高妙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依助于对象构成的艺术结晶体。它与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动笔前的立意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前人云:意与境,“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清王国维托名樊志厚写《人间词乙稿序》)散文,作为一种需要丰富感情、深邃思想而又寓于形象——从这点上说,接近诗的文学样式,亦应讲求意境。否则,就不足以言散文。因此,学习和探讨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于我们的散文的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审题构思]我写这篇对诗的文学评论缘于我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和对诗歌创作的感悟。诗歌让人读懂,让人感受到美就须营造出一种意蕴来。于是整篇文章就以“意境氛围”来展开。构思首先提出诗的创作“根源”。这个“根源”是产生意境的基础,同时也是赏析不可缺少的一环。然后再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得出了三个层次的解读方式:一是从诗歌韵律节奏的和谐出发,韵色律节是形成诗语言氛围最根本的元素;二是从作者的心理图式出发,从美学上进一步解读这首诗表达的一种共同心绪,由语言氛围上升为共同的心理栖息;三是从诗人的哲学蕴含对生命价…  相似文献   

18.
一、以读代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体会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首先就要读。教学时,我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扫清基本字词读音障碍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让诗的优美语言带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很好地理解体会。这样几遍...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诗歌欣赏问题上,向来把诗的意境看得非常玄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意境能深刻地“意会”,还就必须由教师生动的“言传“作基础才能奏效。这就提出了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再现问题。诗人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画面或思想境界,即描绘诗的意境,这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教师用深入浅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说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幅画要有“意境”。有了意境,作品就具有了生命力与想像力。而做人亦是如此,需要追寻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人对自我如何安身立命的自觉意识,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自我审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