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期的档案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甲骨档案、缣帛档案、简牍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等.由金文档案的定义--把中国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具有史书记事性质的铭文档案叫金文档案可知古代刻有铭文的青铜文物几乎均可称为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2.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由单纯的语言交流到相互间的文字交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命。 中国最早发现的文字档案是甲骨文档案。甲骨文档案最早形成于商代后期,距今大约有3300年的历史。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简称。所谓甲,是指龟的背甲或腹甲,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他兽骨。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档案     
我国最早的档案,广义地说应该从原始人类结绳记事后早期的刻划符号、文字及奴隶社会以来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说起。它们把古代人的经历及需要记的内容,用特殊的方式记到特殊的器物上(如刻划到陶器上、青铜器上、龟甲兽骨上,  相似文献   

5.
甲骨,是使用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的一种重要的档案记事材料。现所发现的甲骨档案以商代为主。19世纪末叶,一些古董商和学者们收集到一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追根溯源,找到河南省安阳附近的小屯村,考证出这里就是史籍中记载的,位于“垣水之滨”的“殷墟”。因此,从这里大量出土的刻宇的龟甲与兽骨档案,就被称为殷墟甲骨档案。 迄今为止,共出土甲骨档案15万余片,其中在国内收藏(含台湾省藏)的约12.7万余片。甲骨刻辞最长的一篇90余字,最短的只有1-2字。甲骨档案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了当时殷商统治者的全部统治…  相似文献   

6.
在研讨《中国出版通史》编撰提纲的会议上,几位专家谈到了纸的发明,对简册和版牍的革命性变革的那段历史.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青铜和石头,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与传播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供人书写的材料,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也只能由读者开动双脚去观阅,而不能用人手传阅,大大限制了其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冷静  董婷 《山西档案》2008,(2):34-35
金文档案是载有原始凭证价值的青铜器铭文,由于其形成时间久远,且长期埋藏于复杂、潮湿的地下环境,致使这些金文档案出现不同程度老化;出土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金文档案老化速度会加快,严重威胁金文档案寿命.  相似文献   

8.
本篇论文为亚洲历史档案资源之中国古代部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中国古代纸质档案保存下来的以唐朝为最早,以明清为最多,但是明清以前乃至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档案,这在上一世纪初被誉为学术大发现,尤以甲骨档案和简牍档案为最,目前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与简牍学。纸张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档案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属、石刻、简牍(含帛书)。到目前为止,甲骨出土十几万片,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经过努力,大部分有字甲骨都收录在《甲骨文集成》一书,故对甲骨档案此处不再多说;金文档案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战国,但一直到明清犹存,但主体仍为周代,关于金文档案,大部分已经收录《殷周金文集成》一书,亦不再多述:关于石刻档案,古今多有所撰述收录。  相似文献   

9.
2016年,西安博物院新入藏了12件商周青铜器,均是文物执法部门在打击盗墓的专项行动中从犯罪分子手中追缴回来的。这些铜器年代分别集中于商周之际和两周之际。商周之际的青铜器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为同一墓葬,但包含了鼎、簋、觚、爵、尊、卣等当时主要的青铜器类别,不少器物上还铸有1-3字构成的族徽文字。两周之际的青铜器有2件铭文内容相近,可能是同一座墓葬出土之物,铭文中新发现的"醜"字不见于以往所见金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则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青铜器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一种特殊用途,即作为金文档案的载体材料而存在,它作为历史上档案载体材料的一种,对金文档案的出现、发展、消亡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76年,在我省临潼县零口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簋(古代盛食品的器物),内有铭文,为西周初期文物,也是至今发现的周代最早的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12.
本篇论文为亚洲历史档案资源之中国古代部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中国古代纸质档案保存下来的以唐朝为最早,以明清为最多,但是明清以前乃至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档案,这在上一世纪初被誉为学术大发现,尤以甲骨档案和简牍档案为最,目前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与简牍学。纸张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档案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属、石刻、简牍(含帛书)。到目前为止,甲骨出土十几万片,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经过努力,大部分有字甲骨都收录在《甲骨文集成》一书,故对甲骨档案此处不再多说;金文档案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战国,但一直到明清犹…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一般是指殷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从概念上与"档案"并无对等关系,因此讨论甲骨文是不是档案的命题不应该成立.在殷商甲骨中,除了卜辞甲骨外,还有一种家谱刻辞甲骨,后世的谱牒档案可以说与之是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反推出"刻辞甲骨"可以称作档案,即可作"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我国古代几种典型的档案载体材料为对象,分别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通过分析这几种档案载体材料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当时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从而简要地揭示出隐含在档案载体背后的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以及我们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大量出现了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一、我国档案载体的演变 1.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的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出土数量达十五万片以上.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该种档案制成材料之特殊,年代之远,数量之多,在世界范围看也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6.
金石档案是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主要档案类型之一。罗马人通过学习希腊人的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拉丁文,于是开始形成和积累拉丁文金石档案。从考古发现来看,罗马帝国时期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题铭档案,而共和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拉丁铭文非常少,属于王政时代的铭文几乎没有。因此,本文所论述的是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的金石档案。金文档案罗马共和国早期的金文档案很少,因而价值也更为珍贵。其中最古老的是金扣铭文,即所谓“普列涅斯铁城扣针”,因发现于普列涅斯铁城的一座坟墓中而名,其年代最早不超过公元前600年。铭文是用拉丁文从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载体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甲骨金文到竹木石刻,从简牍缣帛到纸张薄籍,如今,录音、录像带、照片、光盘等载体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成为档案家庭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历史社会各项活动的档案信息载体经历了结绳记事、甲骨刻字、金属铭文、竹简帛书等形式,一直到汉代蔡伦造纸技术的发展,纸质档案作为一种载体使档案信息得到较好的保存、应用与传播,纸质档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更便捷的档案载体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对这两种档案载体进行分析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正确认识它们并加以合理的运用是提高档  相似文献   

19.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20.
韩晓华 《档案天地》2011,(10):46-47
档案的载体是档案信息借以记录与存在的物体,是存贮、传递档案信息的工具。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以青铜器、简牍、金石、缣帛等为载体的档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纸张、胶片等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档案记载媒介;时至今日,电子档案愈发普及。档案载体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科技的进步,也促使我们不断研究学习对各种类型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