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借助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文学引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延伸出的发展空间巨大,先后出现了文学社会学、文本社会学、文艺社会学、文化诗学等理论。从界面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其着重阐释文本社会学视界融合的特质并梳理文学如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本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时,尝试将"社会批评"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作品的语言结构为重心,同时利用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资源,完成文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既界面研究。文本社会学整合各种批评理论的界面研究的批评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的辩证思维模式,为文学批评最终实现界面融合和辩证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上曾出现了三种有影响的解读理论和解读实践: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文本自身的语言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基础。个性化解读,应坚持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点,抓住"语言"和"学情"两个关键点,实现文本、作者、读者的视界融合和意义建构。为此,文学文本可从形象、主题、技巧、风格等四个侧面,运用语义学、文体论、社会学、文化学、接受美学等文本解读理论,形成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成果。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本文以分析文学作品的主要语言特征为基础,着重讨论了翻译工作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应注意到文学文本这些独有的特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文学文本翻译的神似,利于译文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优秀语言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过程是教师、学生语文智慧生长的过程。《显隐发微,析疑赏奇——文学作品文本解读路径例说》一文从"显隐""发微""还原""借力""析题""聚合""归真""探奇"等方面寻找文学作品的解读路径,发掘文学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特质,并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支撑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提供了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与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中的两极,厘清这两个概念有着重要的学理意义。问题意识需要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培养,尤其能从原始期刊和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中获得。文本细读十分注重“直觉判断”与“第一印象”,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具体表现为“细节”的隐喻意义和语言的“能指”功能。问题意识与文本细读实质上秉持着一种“合理的误读”精神,烛照了文学研究的盲区和空白地带。  相似文献   

7.
文本理论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观念,其关注的中心是文学作品本身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和多种释义的可能性。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20世纪初人文科学领域出现的语言学转向有着直接联系。就较浅显层次而言,语言学的兴起导致了研究者对文本语言乃至表达技巧的重视;从较深层次上讲(这也是更为重要、更为内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很有启发,人们可以用语言哲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进一步讲,语言学转向直接导致了对文学本质的重新定位,全新的文学本质观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文本是以教材的编者为作者、以中小学生为主要读者、以营造能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语言世界为旨归、以其特有的组织构件建构的具有明确的教育支撑功能的特定文本,在作者、反映的世界、读者、存在的价值与文本类型等方面与文学文本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语文教材文本的解读与文学文本的解读相比在解读的理论基础、目的、环境与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不同,它是在尊重两种文本共性的基础上,以阅读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并借鉴文学文本解读的基础理论:接受美学与哲学的相关成果,在师生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中进行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多维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文本教学,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与文本的"精神相遇",启发诱导学生对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的工作不仅体现在理论倡导与指引方面,更主要地体现在亲自"下水"示范方面。以《雷雨》、《围城》、《生死场》等作品为例,教改实验结果显示,学生大多能够很快掌握解读阅读方法。"多元解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文本的生命整体性,自始至终都栖息在语言之中。基于以语言为中心的深潜、涵咏和关照解读文本,才能获得对文本生命整体感的认知,才能通过文本语言这个窗口去认识作者,感受主要人物彰显的人格魅力及文学作品的精神气韵。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从三方面展开文本解读分析,读人物,读文本,进而从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形成高阶思维,探寻作者在记史类文学作品中的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语境有利于理解和建构单句语篇,有利于理解有歧义性的词和句,有利于明确代词的所指对象,有利于理解语篇中的省略。  相似文献   

12.
... there are ways that the sexuality and corporeality of the subject leave their traces in the texts produced, just as ... the processes of textual production also leave their trace or residue on the body ...

(Grosz, 1995, p. 21)
  相似文献   

13.
“谈型”与“信型”是现代汉语诗学的两种文本形态。“谈型”文本具有“随意性”与“快捷性”两个显著特征;它既与传统诗学文本的主要类型——诗话、词话、曲话之间存在巨大亲和力,与西方诗学文本的主流形态——论型文本存在较大的反差,但又受到西方谈型文本的某些影响,显出与古代汉语诗学谈型文本的一些区别。“信型”文本在现代汉语诗学建设、为新文学进行辩护、拓展新文学的社会影响、指导青年作家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谈型”文本相比,在灵活性、随意性、快捷性方面颇为相似,但在个人性、亲切性方面则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叙事学关注的中心在于叙事形式的问题,其基本内涵主要是叙事时间和叙事角度问题,李锐的长篇小说《万里无云》可以说为小说叙事技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实验本。  相似文献   

15.
了解英语语篇特点、语篇结构、语篇信息分布、语篇推进方式、语篇衔接与连贯对英语篇章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译文与原文是对应并且互补的关系。对应即译文与原文相似。互补即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和文化上相互沟通并相互补充。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不同的文化在对话和交往中互相认同、互相吸取补充,从而促进多元文化并存。  相似文献   

17.
性别的文本和文本的性别--对三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的性别不一定等同于作写作时所采取的性别视点.而所谓女性视点则应该取决于是否强调了女性的自我与主体性,女性形象是否被放在“主体和看的位置”上,她是否是欲望和行动的主体。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女性的能动性,女性的情感、意志、能力、创造性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信息性、情感性和诱导性,文化翻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即适宜原则与对等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以上原则,对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独特文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篇与图像     
本文首先论述语篇与图像的六种主要交际功能表达功能、指向功能、信息功能、应对性功能、诗歌功能及语境功能;接着探讨语篇与图像在共存的交际情景中所表现出的三种相互关系固定与被固定的关系,超越与被超越的关系和接力赛参与者的关系;然后简述语篇与图像的理解过程,并介绍了一种简易的分析模式.文章最后强调研究语篇与图像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