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的方法论,同《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一样,是《资本论》这座科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继承这笔丰富的遗产,不仅为深入、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内容所必需,而且是我们科学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问题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资本论》的方法论已经作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对《资本论》的方法论中许多重要问题的理解,仍颇多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其中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谈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式"和"内容"问题以重大意义,他也是以此视角来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强调了马克思《大纲》和《资本论》中源于黑格尔的概念和历史的辩证法;批判了那种忽视《资本论》方法的理论研究。一定要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极其丰富的方法,只有它能够发现连接《资本论》中的抽象理论和当代具体现实的那些过渡环节。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所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充满了活生生的辩证法。只有弄懂马克思的方法论,对该篇的内容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学习也才能深入。具体地说,对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学习,我们特别要注意下述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核心。全部《资本论》,都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第二卷第三篇所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西方古典思想来源问题,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史关系的研究,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却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点。本文认为,在马克思哲学特别是《资本论》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西方古典思想背景是不可或缺的,亚里士多德是《资本论》最重要的古典思想来源。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吸收、改造与发展,为《资本论》在"古今对比"的视野中把握资本主义文明的基本特性与历史命运、建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点。《资本论》中经过改造与发展的亚里士多德思想,也进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汲取古希腊思想源泉,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域的重要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方法论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资本论》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和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资本论》为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资本论》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中介范畴,中介对于卢卡奇建构历史辩证法具有重要作用。实质上,他用以扬弃资本主义现实的法宝——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方法论本质的中介是来源于黑格尔的。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编",批判和清算了杜林的错误经济观点,科学简明地阐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主要观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传播,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文献;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一范畴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也就谈不上研究。近年来这一情况有了改变,陆续出了一些论述中介的文章。这里我想谈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工资时,是如何应用中介的,以此探讨中介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的意义和作用。在马克思以前,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介概念的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集合,也是他的辩证法的集成成,这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的逻辑上,马克思的辩证是贯穿于《资本论》中的一个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揭示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矛盾中的具体化,研究《资本论》的逻辑,不仅是学习和理解《资本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要,而且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人们将《资本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首先,《资本论》是一部不朽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揭示,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许多基本原理。其次,《资本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指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资本论》全书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好运用。再次,《资本论》又是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在《资本论》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论和方法论得到了充分结合。《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为了深入地揭示各种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经济分析方法。其定性分析方法,就是揭示和确定各种经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我们知道,事物的质,是由事物矛盾的性质及其运动决定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资本论》中的定性分析方法,也就是贯穿于全书的矛盾分析方法。这里,只是从几个方面,对基于矛盾分析方法之上的几种定性分析方法,概括地作些探讨。一、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方法《资本论》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中心内容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各种关系中区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将生产关系单独抽取出来,加以分析研究。《资本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篇,商品范畴是其宏伟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但是,作为这一逻辑起点的商品,是什么性质的商品呢,理论界对此争论颇多。现在较多的同志认为它是撇开了资本和剩余价值关系的资本主义商品,也有一些同志认为它是前资本主义简单商品。前者侧重以《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论》逻辑体系是对贫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为根据;后者则侧重以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资本论》的逻辑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为基础。这些当然都有它的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可以把两方面的依据综合起来,就是说:在肯定《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又承认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在肯定《资本论》的逻辑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的同时,又承认所反映的是运动中的经济结构。如果这样看是对的,则我认为可以辩证地来认识开篇中分析的商品的性质,即:它是简单商品,但不是独立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之外的简单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的简单商品,它包含着资本主义胚芽,是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细胞,它构成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后来又表现为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开始连载的希伯鸣同志《〈资本论〉第一卷方法论探讨》(下称《探讨》)一文,密切结合《资本论》第一卷每一篇章的内容结构,就其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对于帮助更多的读者学习和理解《资本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资本论》方法论的研究,硕果累累。然而,希伯鸣同志的《探讨》又显示出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方法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探讨》并没有简单地就方法论方法,而是紧密结合《资本论》的内容,以篇章为单元,从理论内容中概括出方法,又从方法角度去阐释  相似文献   

15.
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活动理论具有深入的研究。心理学与认识论是有机统一的,维果茨基反对传统认识论中的身心二元论,在批判吸收斯宾诺莎和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借鉴《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单位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机制和认识发生过程,从语言和意识出发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工具-符号理论解决意识和活动的统一性问题,创造了一元论的历史方法论。维果茨基理论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解释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本体论,进一步深化、扩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列宁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的:第一条途径是通过学习和阅读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人的有关著作间接地了解、分析黑格尔思想;第二条途径是通过独立、直接地涉猎和研究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而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以期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实践体系,在理论上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马克思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主要从一般的、实体的意义上对实践的性质、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以后在《资本论》里,主要又从辩证法的意义上,通过对劳动过程的各个要素的科学分析,阐述了实践的结构及其辩证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完整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的问题,特别是“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是近些年来国外谈论的课题。这个课题所以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一方面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另方面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手稿、札记等的发现、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引起的。由于这些早期著作中涉及人和人在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地位问题的篇幅相当大,而且这些篇幅中的一些观点和表述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因而对这些著作、特别是对马克思的1844年的《手稿》的评价不一。一些人把《手稿》的观点完全看成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观点,把《手稿》当成纯粹的哲学著作;另一些人则把它当作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马、恩以后的著作只是它的进一步发挥;还有一些人则企图用《手稿》的观点解释《资本论》的内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劝善说教的乌托邦”。这样,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r·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r.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资本的逻辑既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内在逻辑,又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基点。传统认为,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是在马克思思想成熟后开始的,即主要体现在其"成熟"作品《资本论》中。与此不同,本文认为,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通过对工资、货币及异化劳动等的阐释自觉到了资本逻辑的现实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