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试图对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对外报道进行学理考察,从报道技巧、传播策略、传播机制等层面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的对外传播机制,并对如何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对外报道,以产生积极的国际传播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突发公共事件的对外报道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也是各大媒介竞相报道的热点,中国对于此类新闻的报道越发公开化、透明化,然而毕竟与西方媒体相比,中国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仍处于起步阶段,此类报道暴露出许多新闻伦理问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者持有的正确的客观公正、以人为本等原则,使其报道更加符合新闻伦理,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丹 《科教文汇》2008,(7):207-207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不断发展,大众传媒充当了人们主要的信息源,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闻媒体如何报道危机事件,如何在危机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展现媒体智慧,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媒体与各方面关系分析入手,对媒体如何在关乎公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突发性大型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相关名词 1、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当中,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曝光率越来越高。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对于事件处置和公众心理安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由于报道及时、导向准确、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肺炎防治的科研信息报道是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极易引发网络信息泛滥和社会公众恐慌。如何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网络舆情走向成为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本文选取"双黄连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在新浪微博上分别爬取原始话题和回应话题下的发帖、转发和评论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等方法讨论科研信息报道的社会热度和公众态度,分析官方媒体和权威专家的回应对事件舆情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公众高度关注科研信息报道,并表现出较为极端的情绪;而官方媒体和专家的权威回应会影响到事件的话题热度,进而影响公众情感取向。官方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公众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官方媒体-权威专家-普通公众"三方协同的管控机制,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所引发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中的媒体报道的存在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上升、范围扩大的态势。随着环境与社会的变迁,近几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已开始有所报道,但是在面对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介挑战,媒体的报道结果并不理想。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存在早期报道反应迟钝,后期报道戛然而止,报道质量上缺乏客观、公正,甚至出现假新闻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性,政府、媒体、公众的博弈和法律制度三方面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下的媒体报道的制约因素。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不仅具有负面功能,还具有正面功能。媒体需要发挥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为此,我国需要扩展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报道空间,及增加媒体报道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量和度。  相似文献   

8.
丁利  雷宇晶 《现代情报》2016,36(2):79-85
本文通过对2003年4月到2014年12月国内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并在网络空间形成强大网络舆论,从而引发行政官员问责的128个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样本进行整理和统计,以问责事件领域、问责领导职级、问责处理方式、行政问责渠道、问责领导复出等5个方面作为分析维度,以实证的视角探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以及行政问责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不足,进而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行政问责制的完善提出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民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是一种极其敏感的事件,会对公众的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恐慌。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报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事件的蔓延,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有效地引导社会向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