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系列论证之一>(载<编辑之友>2000年5期)中已经论述了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属反映了概念对象的一般性、同一性、共性.定义虽然本质上是要反映对象的特殊性,但不能孤立地反映特殊性.特殊性必须与共性相联系,才能比较,才能确定,才能表述.好比一位母亲有三个儿子,我们要表述三个儿子血缘上的个性,必须首先明确他们在血缘上的联系(共性、同一性)--他们都出于同一母体.他们的个性不过是同一血统共性之下的差异,即同中之异,从血缘上给他们定位、定义,必然以他们共同的母体作为联结点.知道了同,才能把握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在先,二在后;母生子,母在先,子在后;属生种,属在先,种在后.商品是资本的属,所以,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商品开始.著作(或再创性著作)是编辑的属,我们分析编辑概念也以编辑的属--著作(或再创造著作)开始.明确了定义的属,就明确了种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就可以从属的分析向种差的分析过渡.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编辑学科建立始,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论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究其原因,显然是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对编辑基本概念的界定,也就是如何认识编辑的本质属性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了叶向荣先生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一文,叶先生是以逻辑推理论证编辑概念的属.全文推理颇为复杂,详细,最后推论出:"编辑的抽象概念的定义应当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张洪玲【北京】“编辑”一词的含义应如何界定,至今仍在争论之中,《编辑之友》也刊登了一系列的文章介绍各种观点。在1995年第5期上有叶向荣同志的文章《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我很想就其观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外载信息优序化的文化缔构活动──对任氏编辑定义的修正王栾生【洛阳】所谓任氏编辑定义,即任定华、于泳琳二同志在《关于编辑与编辑学对象及概念问题》一文(《编辑之友》1995年第1期第24~28页)中提出的“编辑是信息、知识有序化、载体化与社会化的业...  相似文献   

6.
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兼与蔡克难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 1.给出"出版""编辑"新定义; 2."出版"概念大过"编辑"概念; 3.出版活动不必需编辑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7.
我和张洪玲同志就编辑概念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张1997年在《编辑之友》第3期发表的《编辑作品概念不能重构》一文又对我的《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作了批驳。因为张文除了大量重复出现的语言逻辑毛病之外,并没有原则性的新意见,我本来不准备作答。但久久想来,我完全不作答复,作者和读者可能认为我默认了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赵航 《出版科学》2000,(2):59-60
南开大学中文系赵航教授写了一篇长篇纪实文章《啊,我的编辑老师们》,抒发了他对编辑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他受命兴办我国第一个编辑专业的艰难历程。全文将由《编辑之友》发表。经征得《编辑之友》同意,本期摘发了其中的第三部分。题名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也谈“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兼与《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商榷●吴寅华蔡克难【南京】日前,一位朋友打来长途电话,告知近期的《编辑学刊》(上海)刊载一文,评及我们载于1995年第3期《编辑之友》的《试论编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文。初闻此讯,甚感高兴。拙文...  相似文献   

10.
邹璐 《编辑之友》2011,(8):86-88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刊登的《浅谈编辑的权利和义务》(作者王力)一文,谈到了很多与我们编辑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尽管有些已经被多次关注,讨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现在看来,这些依然是我们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基本问题,有些甚至也是容易犯错的问题。以下针对该文(以下简称《浅谈》)提出的几点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2008年第2期转载了申徒文婕发表在《每日商报》(2008-02-14)上的"‘的’、‘地’、‘得’到底要不要分?"(以下简称申徒文),引起了业内的很多关注。前几天社内在业务学习时,还有人提到申徒文中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编辑之友》在业内的权  相似文献   

12.
反馈     
宛芸附:《编辑之友》2007年第6期发表的《编校业务试题自测》推荐如上。经常做一做这些题无疑对编校工作者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遗憾的是《编辑之友》发表的这组自测题中,尚有一些错误,为了不使读者受其误导,推荐者特作勘误如下,请读者当心。  相似文献   

13.
刘相彩同志发表在<山东档案>2001年第5期上的文章<"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吗?>,对于继续深入研究档案概念,启发、丰富和发展我们对档案原始性这一共同的本质的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从如何坚持档案的原始性入手,提出档案的原始性只能是原件或原稿的观点,并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证.笔者细细拜读再三,总觉得其论点、论证方面有诸多不妥,也想谈一点看法,亦请作者及其他老师和朋友指教.  相似文献   

14.
安拴虎 《编辑之友》2010,(12):104-106
<编辑之友>2009年第2期发表了拙作<浅谈"冒号+'因此'"句式的不成立>(为行文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浅谈>),文章是与<编辑学报>长年来将一些说明因果句处理成"冒号+'因此'"的句式的做法以及与<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同仁"的"答疑"进行商榷的,不意却引来李兴昌、陈浩元两先生的副题为"答安拴虎先生"的文章(<编辑之友>2009年第11期),主张:"说明原因的复句+冒号+'因此'"的标点法足对的(以下简称<是对的>)!  相似文献   

15.
更正     
由于编排工作失误,《编辑之友》2011年7月20日刊出总第178期"传媒"栏目中《〈新周刊〉财经报道的特色分析》一文时,将作者吴玉玲姓名在目录中误排为侯玉玲。《编辑之友》2011年8月20日刊出总第179期"传媒"栏目中《非公有制经济准入的科技期刊市场化与事业单位改革》一文时,将作者王一伊、陶映雪、王铁军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出版管理中心"误排为"北京联合大学出版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6.
眼前有一篇徐柏容老前辈的文章,叫做《编辑治学与编辑治学之道》(载《编辑之友》2010年第6期第92~94页)。在夜灯下求读不免生发出一些感悟。先生显然是主张编辑是必须治学的,理由是你编辑的是学术性  相似文献   

17.
“宣传性现象”这一概念,是艾丰同志在《新闻战线》1985年第11期中提出来的,今年第3期《新闻战线》又刊登了艾丰同志《再谈宣传性现象》的文章。今年的第6期《新闻战线》刊登了卢纯田同志的《“宣传性现象”是非科学概念》一文,认为艾丰同志提出的“宣传性现象”是缺乏确定内涵的非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也谈我国现有档案定义———兼与刘智勇商榷张仕君《档案学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的刘智勇的文章《我国现有档案定义的缺陷》(下称《刘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将目前较通行的档案定义放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作了比较深入的推理和论证,指出了现行定义的缺陷。《刘文》...  相似文献   

19.
边见 《出版科学》2001,(3):69-69
商务印书馆编审陈仲雍同志,因病于2001年5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陈仲雍同志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积极从事编辑学的研究,1980年4月在《出版工作》杂志上发表文章:《科学地编辑和编辑的科学》,最早主张把编辑工作当作科学研究。此后,他在编辑学研究方面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并担任《中国  相似文献   

20.
拜读张立同志《新形势下的期刊编辑》(载《编辑之友》1993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3期转摘)后,获益匪浅。笔者同意张文对我国90年代期刊出版工作面临形势的分析;同意张文提出的“期刊编辑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