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除了取决于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条件和社会因素外,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有时显得非常重要。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就毕业生求职面试的技巧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求职方法,为毕业生求职活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前提和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以权威、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于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求职过程。本文就信息技术对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教育指导的影响和作用作一些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诚信机制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反映高校在毕业生求职诚信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快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可实现网络化查询的学生基本信息档案体系,以此建立对毕业生求职行为的约束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使用心理量表对422名2023届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探讨毕业生就业心态与求职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毕业生认为就业主要受社会变化、岗位技能与知识需求变化的影响;求职行为会影响就业结果,而求职行为受到职业目标、求职清晰度、主动性和完美主义等心理变量,以及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表明,要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求职行为,构建全周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促进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7月份是招聘的旺季,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正式走上社会求职。随着职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找工作的急切心理,设下花样百出的陷阱,谋求利益,让求职者防不胜防,工作无望又落得满身伤痕。因此对刚刚出道.涉世未深的毕业生来说.需擦亮眼睛.谨防求职陷阱,避免精力和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多以发达地区供需来作为风向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就业已进入买方市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长短线专业就业差距一时难以平衡,学生求职时间和求职成本增加,社会整体薪酬水平下降,院校之间就业差距在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春季学期是高校毕业生学习、求职与深造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也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冲击。基于江苏省9535份问卷数据发现,在学业方面,毕业生对最后一个学期尚有多元化学习期待,由于疫情影响,他们大多只能居家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进度不理想,普遍担忧能否如期毕业。面临深造还是求职选择,高校毕业生首选求职,其次是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针对疫情下高校毕业生的困境与需求,倡导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和自我整合的系统干预模式,促成毕业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8.
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类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职场上的竞争愈加激烈。在求职竞争中,由于成人高校毕业生自身条件处于劣势,很多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不仅有害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完美人格的形成,还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不好的影响。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制定一个适宜的求职策略,是成人高校毕业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有所提高;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除了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当做社会结构性议题放在国民经济体系和公共政策体系下进行宏观分析,还可以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与市场和社会发生的互动关系这种相对微观的视角为切入点,从而揭示其背后暗含着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工具理性的合理化。通过探究毕业生求职时与市场和社会的互动过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沟通理性理论延伸开去,试着得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减员增效,以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调整,部分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彼此脱节等等,导致了有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昔日的“天之骄子”,而今失去了耀眼的光环,在求职就业的十字路口,他们困惑、迷惘……  相似文献   

12.
从基层做起     
转眼春天又至,2008届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又到最关键的时期。有许多毕业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尚还在寻找之中。求职只是我们走入社会的一个起点,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很多人担心起点太低,不想从基层做起,在犹豫中错过了求职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陈广斌 《高教研究》2007,23(4):72-74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的逐步市场化,使得大学生的求职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帮助学生求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目前大学生们十分关心的事情。认为大学生从进校门开始就应规划自己的职业,进而做好在求职场上的一些具体注意事项,对大学生的求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有句古话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笑傲职场最重要是提升内在素质而不是刻意去关注年龄。那么刚过弱冠之年的高校毕业生为何要故意装老呢?高校毕业生们在当前竞争极为激烈的求职过程中各显神通,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一些"求职宝典"应运而生,这些宝典力图在短期内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高校毕业生们在求职中尤其是在面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以使求职者获得理想的岗位。应该说这些宝典对于涉世不深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可以帮  相似文献   

15.
就业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力一般可通俗地理解为大学生求职的竞争能力。随着高校扩招后,大批毕业生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现。与此同时,作为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职场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级各类高校纷纷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技巧、应聘面试、职业生涯设计等  相似文献   

16.
马超  傅勇涛 《教育》2012,(35):40
武汉一研究生花费万元整容只为求职时刻"扫除一切障碍"。招聘季高峰来临,不少毕业生花费重金打造"形象工程":西装、精美简历、拍艺术照甚至整容已经成为一些毕业生求职包装的重要项目,他们在求职上琢磨"小细节",只为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为求职进行各种包装背后,是毕业生求职成本的增加和巨大经济压力。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认为,找工作,外在形象只是一方面,毕业生还应更重内外兼修。"形象工程"尽可少临近12月,各大公司进入冬季招聘旺季,高校毕业生们也开始忙着"跑招聘会,进面试场"。  相似文献   

17.
在“双向选择”就业机制下,求职是高校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目标的重要阶段。地方高校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在就业竞争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必须重视求职的思想和技术准备等问题,克服自身弱点,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周佐霖 《学周刊C版》2010,(12):206-207
当今,有些高校每年都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就业求职不成功而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影响到他们顺利地走上社会.为此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些毕业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并予以解决,以便提高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曾颂男 《考试周刊》2011,(35):201-202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分析高校毕业生求职压力产生的根源,并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消除求职压力,乃至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毕业生群体社会经验少,求职心切,一些不法机构便抓住这些弱点和心理,打着招聘的"幌子",做着诈骗的勾当,设计各种套路和骗局。大学生一旦上当受骗,轻则误事伤财丢面子,重则泄露个人隐私,影响征信,甚至会因为被盗用信息而背上巨债。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分辨"黑中介""假代理"?怎样避免踩到雷区?我们不妨从一些大学生的受骗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