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2.
入园之前     
那些牙牙学语的幼儿听说要上幼儿园,有的高兴得拍小手,有的怕得直摇头,其原因在哪里呢?许多家长把孩子进幼儿园当作一件大事,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团结小朋友,勤劳动,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做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有的家长还抽空带孩子到幼儿园去认识老师,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田产生了早些进幼儿园做好孩子的热望。这样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听老师的话,与同伴友好相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幼儿园作为惩罚的手段,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总是用“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去骂你管你整你”,“不接  相似文献   

3.
王丽燕 《家庭教育》2004,(7B):47-47
某幼儿在家里睡觉前,总是先把脱下的衣服全部整理、折叠好,才钻进被窝,哪怕天气再冷,也决不例外。家长要求他先钻进被窝再整理衣服,他却说老师是那样要求的,在幼儿园就是那样做的。而另外一名幼儿则在幼儿园表现得很独立,自己吃饭、睡觉,而在家里却表现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依赖家长。  相似文献   

4.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意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们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要跟着家长回家。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从进幼儿园到上小学,上中学。,说也有10年时间。这10年是孩子发展的关键的10年,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10年。这期间。老师是孩子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长辈,师生关系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孩子们盼望老师像妈妈,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使老师与家长配合得更好,本栏目向你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提供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我们希望你能提供值得大家参考的建议和做法,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值得大家学习的好老师、好家长和好学生,出现在我们的“校园内外”。  相似文献   

6.
家长:家长大概都记得孩子最初上幼儿园时那张满是泪水的小脸,也注意到一段时间后,小家伙在幼儿园竟然乐而忘返。这以后,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快乐,是否吃得好睡得好,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等等。总之,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是家长的最大愿望。老师:我们理解家长的愿望,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们从家长那  相似文献   

7.
张俊 《幼儿教育》2013,(10):16-17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玩好玩具后从来不收拾,弄得家里乱糟糟的,提醒也没用。有的孩子还不允许家长帮忙收拾。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没少生气。但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整理玩具还是很积极的,真奇怪!下面,让我们走进幼儿园,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8.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入园之后,幼儿园将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环境,但家庭仍每时每刻对孩子发挥着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缺一不可。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幼儿园、一位好老师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努力做一位好家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1 1>2。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家长是好家长呢?我就这个问题与小小班的老师、家长进行了对话交流。不难看出,家长和教师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对方的要求会产生一些冲突,但冲突给我们带来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更好的合作。第一碰明明妈妈:好老师要有爱心我们小区有一所幼儿园,生宝宝之前我想:“这…  相似文献   

10.
幼儿表现某幼儿在家里睡觉前,总是先把脱下的衣服全部整理、折叠好,才钻进被窝,哪怕天气再冷,也决不例外。家长要求他先钻进被窝再整理衣服,他却说老师是那样要求的,在幼儿园就是那样做的。而另外一名幼儿则在幼儿园表现得很独立,自己吃饭、睡觉,而在家里却表现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依赖家长。妈妈的困惑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非常困惑,有的说,我们家的这个小孩怎么就这么不灵活、“死脑筋”?有的说,我们家的小孩怎么这么“两面派”?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为妈妈答疑其实不是孩子们哪里做得不对,而是他们的表现与家长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一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非常突出。家长也“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回到家就要求写字、读书、做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负担。 在幼儿教育中为什么会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呢?一是受一年级招生的影响。在很多学校一年级招生要看孩子会写多少字、识多少字、会做什么样的计算题;二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知识,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多写字、多识字、会做计算题,就认为教师的水平高、教得好,认为这样的幼儿园教学质量高,教出的幼儿聪明,为此千方百计让自己孩子进这类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由幼儿园的老师管他了,我们在家里只要保证他吃好、睡好就可以了。”“我们上班很忙,反正孩子有幼儿园老师照顾着,我们就放心了。”“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基本上吃个饭,看会儿动画片就要睡觉了,我们和他的交流很少。”自从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许多父母都当起了“甩手掌柜”:反正孩子在幼儿园有老师照顾,有小伙伴和他玩,又能学到知识,又不会孤单,我们做父母的没什么好担心的,也没什么好教他的。其实,父母们并不知道,一个孩子的健全发展,固然离不开他在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但更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因此,家长们,不管您的工作有…  相似文献   

13.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做家长的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和不安:“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还有些家长则如释重负:“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其实,做幼儿园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这些“甩手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健康活泼地成长。关键是家长能否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好,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互联系。对此,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家长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长开放日好,好就好在它是沟通家园结合的渠道,在家长与老师之间架起一座交流与联系的桥梁,达到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幼儿的目的。但是有少数家长却认为,幼儿园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没啥必要,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不碰不磕就行了,教育孩子是老师  相似文献   

15.
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 ,可一旦接回家 ,就变样了 ,变得任性而不讲道理———这是许多家长的反映。究其原因是 ,在家里家长过于溺爱 ,保护过多 ,包办过多 ,使家庭成为滋生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土壤。家长应配合幼儿园教育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形成合力。一、过好星期天周末了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一周没在家 ,大礼拜天在家应开心点 ,就凡事由着他。这样一来 ,孩子的饮食、起居没了规律 ,好不容易在幼儿园养成的一点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被扔到了一边。等下周上幼儿园 ,孩子的习惯培养又得重新开…  相似文献   

16.
朝阳 《今日教育》2007,(10):45-46
蒋丽家长: 您好!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能交给老师就算了。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家长应当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智力水平等等,对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也应及时与教师交换情况。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应主动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要怕听到孩子的缺点,更不能护着孩子,甚至为孩子辩解。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一起教育,很快就可以纠正孩子的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家长的角度对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合理的沟通方式或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幼儿老师有所帮助。一、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1.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的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要求按照老师意愿执行的一种地位。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即便有的家长很想与老师谈谈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看法,想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来分析孩子…  相似文献   

18.
朱晓玲 《考试周刊》2013,(56):188-188
<正>一家长将孩子送来幼儿园,除了希望他们能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外,更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灵,拥有一个纯真、美好的童年。因此,家长们都特别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双方都特别注意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行为一致性问题。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同一行为在家的"差表现"与在园的"优表现"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一)环境变化使行为准则成为突出认知而产生的行为差异。幼儿园作为一所教育机构,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都有它自成的规则,这些规则是特有的。这些规  相似文献   

19.
暂时搁一搁     
新生入园,一段时间后与老师在情感上已逐渐融洽,大多数孩子来去都亲亲热热地喊老师。但也有例外。如,班里有个叫黄河的小朋友,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入园第一天起,无论父母、外公外婆怎样启发,她都不喊老师。为此,家长还在家里进行了幼儿园  相似文献   

20.
山东泰安读者李安来信: 孩子在一起都会阔别扭,这个道理我懂,可真遇到5岁的女儿挨别的孩子欺负时,我还是很生气 在家里还好说,大家都是邻居,说过也就过去了在幼儿园里就难办了,不说吧,心里堵得慌,说吧,又怕老师、家长听了有意见 您说,孩子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