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宋亮 《教育》2013,(7):46
"老师来啦!"远远地看到自己的老师唐智向家门口走来,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学生、留守儿童房茫向老师打招呼。从2011年6月开始,"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湖北省中小学校展开,4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走入学生家庭,让家访老传统焕发出新魅力。每逢周末、节假日,南湖中学教师唐智都会带着成绩册、记录本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探望式""鼓励式""会商式"的家访。家访活动开始一年多后,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唐智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家访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能够换个角度看学生,就像家长看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家访经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家访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形式。有些时候,教师的苦心家访换来的却是相反的效果,如果我们尝试换一种方式去家访,或许会事半功倍。一、带着赞美家访张某是双差生,前班主任对他采取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奏效,所有  相似文献   

3.
家访──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九十中黄秀兰我多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并坚持家访,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里,我想谈谈对家访的几点认识。一、家访仍然是班主任工作的正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不少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家访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4.
章文 《幼儿教育》2000,(1):43-43
小杰是个很不错的小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可就是不爱画画,每次对老师布置的画画“任务”总是草草几笔了事。还有做操总是提不起劲,加上他的调皮常引来四处告状声,弄得老师头痛不已。“老师,小杰把你的磁带弄坏了,让他赔,让他赔。”看来,得来次家访,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可怎样才能使家访摆脱“告状式”,真正取得家长的信任,以达到沟通及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5.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6.
家访     
有一次,小华在课上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放学后,老师到小华家进行家访。老师对他父亲说:“小华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连《故乡》是谁写的都不知道!”小华爸爸一听急  相似文献   

7.
家访     
自参教以来,我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做了不少,但有一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已是深秋时节,班上一位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王立已经半个月没来上学了。出于对学生的关心,我决定做一次家访,一是想详细了解一下该生的家庭情况,以便于今后能够及时地开展帮扶工作;二是了解一下孩子的状况,看他什么时候能返校上课。  相似文献   

8.
家访三步曲     
家访是班级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但要使家访工作对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家访艺术,即通常要经历“三步曲”:一步曲:确定目的,充分准备。根据其目的不同,家访可分为新生家访、特殊幼儿家访、突发事件家访等不同类型,教师必须要明确每次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新生入园家访,教师可预先设计有关幼儿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兴趣、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表请家长填写;如果是针对个别幼儿特殊情况的家访,则需要事先对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家访实践告诉我,要使每一次家访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讲究家访的技巧。在一次次的家访实践中,我逐渐悟到了一些家访的技巧。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家访  相似文献   

10.
家访有感     
我对两次家访至今记忆犹新。有一阵子,连着几位小朋友都告葛亮的状,说他总是欺负小朋友,还和别人打架,几次“战争”都起因于他。小葛亮脑瓜聪明,创造能力很强,平时老师还特喜欢他,没想到他竟然去和别人打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并对他说:“我要找你家长。”因连续几天都是他奶奶接送他,于是,我决定去葛亮家家访。带着一种不悦的心情,我敲响了葛亮家的门。见到葛亮父亲后,我按捺不住地把几天来葛亮的“不俗”表现和盘托出,同时一再告诫家长好好管教孩子。葛亮的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用眼睛狠狠地瞪着孩子。走出他家不远,…  相似文献   

11.
家访,是一种寻求的过程杨荣耀家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家访的积极意义,如何采取多项措施促使家访成功,却不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明了的。所以,常看到好多班主任尽管很认真负责地对待家访,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情...  相似文献   

12.
按照学校安排,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中统一的家访活动。把全级教师分组分片集中统一家访,共分为6小组,6片区,每小组负责一片区,每小组5人。  相似文献   

13.
家访笔记     
陈南玉 《湖南教育》2005,(22):18-18
家访记录一:优秀学生锦上添花时间:2004年12月21日对象:小峰原因:小峰从初一开始成绩就比较好,但一直不拔尖;从初二起就一直是班干部,对班级工作很负责,但也有松懈的时候;他很讲义气,也很有号召力,很多男同学都听他的。本学期他在期中考试中考了班级第一名,有很大的进步。但第三次月考成绩又有所滑坡,我找他谈过话,帮他找过原因,他总是认真地听着,但我不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次家访帮他找出更具体的原因,促使他再造辉煌。经过:来到小峰家,据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家教较严,他比较自觉,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我首先肯定了他聪明…  相似文献   

14.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他们认为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所以总是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家访。大多数教师家访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家访的时间,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家访实践告诉我,要使每一次家访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讲究家访的技巧.在一次次的家访实践中,我逐渐悟到了一些家访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朱晓琼 《班主任》2012,(1):29-30
正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为贯彻落实教委和学校倡导的"家访进万家"活动,我和高一(10)班班主任廖老师一起去家访。一路上,我和廖老师商量着怎么和家长沟通,因为我们这次走访的学生比较特殊。他叫小勇,是学校的"知名人物",刚军训第二天就和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家访是老师的一大法宝,学生称之为“告状”,是被列为“恐怖事件”当中的。我记得幼时的伙伴们还编了首打油诗:“不怕站学堂,就怕来家访;老师来我家,吓我床下趴;老师一离开,直把双手拍。”小时候,一听说老师要来家访了,注定就要灾难临头祸事上身了,要有挨骂甚至挨打的心理准备。辩解是不可能的,父母认准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你一辩解,他们反而认为你一点悔改之心都没有了。弟弟丁丁,上小学四年级。他跟每个怕家访的孩子一样,谈“访”色变。他私下跟同学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一天中午,丁丁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18.
漫谈家访     
一、家访要有计划性,防止随意性作为常规性的普访,先访哪个家庭,后访哪个家庭是有轻重缓急的。既使是突发性的(如忽然旷课、情绪反常、在校闹事等)家访,在访前也应有个短计划,如怎样与家长交换意见,出现僵局怎么办,欲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如果心血来潮、随意而行,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有计划地家访,是提高家访质量的重要条件。二、家访要有准备,防止无话可说家访前要像备课一样,做好充分准备。一是征求学生意见,询问家长是否在家,确定家访时间。二是查看学生档案,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根据不同家长的身份,选择不同的谈话…  相似文献   

19.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老师要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状,所以对家访总是抱着疑惧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样的家访,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或压力,老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明显。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家访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教育文汇》2011,(3):56-56
一天我和数学老师到志培同学家家访。他的妈妈正在昏黄的灯下收拾碗筷,见我们进来,忙拿出两条凳子,给我们坐下了。她立在旁边,看看志培,看看我们,笑着不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