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千金”     
乙白莲 《现代语文》2005,(11):44-44
“千金”一词最早是称呼男子的,后来才成为未婚女子的专称。“金”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以前一镒(yì)(20两)为一金,汉代以一斤为一金。有说当时的“金”并不是现在的金,而是黄铜。但由于当时的铜很少,故千斤铜也是相当贵重的。据李延寿《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朏(fěi)自幼聪慧异常,10岁时能作文,被时人称为神童。宋孝武帝对谢朏大加赞赏,在巡游姑熟(即今安徽当涂)时“敕庄携朏从驾”。谢庄对其子谢朏十分疼爱,常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这是称男儿的较早例证。当然,以后也有父母对最喜爱的子女皆称“千金…  相似文献   

2.
“千金”一词在《现代汉语辞典》中的意思为:穴1雪指很多的钱。穴2雪敬辞,称别人的女儿。人们常把未婚女子称为“千金”,旧时还有“千金小姐”之称,均含有尊贵之意。但翻史书,“千金”原本是用来称男子而并非用来称女子的。“金”,原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前一镒穴20两雪为一金,汉代以一斤为一金。有说当时的“金”并非现在的金,乃是黄铜。但由于当时的铜很少,故千斤铜也是很贵重的了。据李延寿《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旺自幼聪慧异常,10岁时能作文,时人谓之神童。宋孝武帝对谢旺大加赞赏,在巡游姑熟穴即…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把未婚年轻女子称为“千金”,旧时更有“千金小姐”之称。但据史书,“千金”原本是称谓男子的。宋·李延寿《南史》中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胜自幼聪慧异常,10岁即能赋文,时人谓之神童。宋孝武帝对谢胜大加赞赏,在巡游安徽当涂时,“敕庄胜从驾”;谢庄对其子谢胜十分钟爱,常抚谢胜背曰:“吾家有千金!”这是用“千金”称男子较早的例证。当然,以后也有父母对最喜爱的  相似文献   

4.
词语“千金”现在一般用于尊称别人的女儿,相当于“令爱”。但在古代“千金”也可用于指男子。如《梁书&;#183;谢厣邑传》:谢肚聪慧善文,其父赞之日:“真吾家千金。”词语“千金”中“金”在这里指黄铜,当时黄铜很少,所以千斤黄铜也是很贵重的,故有“一诺千金”、“千金之裘”的说法。词语“千金”由珍贵之物引申出指人时,并不仅限于指女子。其实我国古代虽然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千金"原来专指男孩在今天,家有娇女称为"千金"。"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千金最早却是指男孩儿。据《南史.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腓,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庄的儿子。谢腓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这个儿子。谢腓10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有一次谢庄带着他上山游玩,让谢腓写一篇命题作文。谢腓拿过笔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本初五册《干将莫邪》:“王即购之千金”。课本注为“悬赏千金捉拿他”。这“千金”是什么和是多少,不得而知。高一册《记王忠肃公翱事》:“列价五百金”。课本注为“五百两银子”。“金”为什么变为“银”和“两”也不得而知。高六册《荆轲刺秦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课本注“金”为“铜”又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文言中与“说”近义的词很多,这里仅将使用频繁、且易造成混乱的几个词予以分析比较,以期得到一点较为明晰的认识。一,曰。相当于现代的“说”,还可表“叫做”.如:①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曰能”即“说(他)能干”《教参》解作“为,是”,殊属不妥。“曰谢庄”即“叫”谢  相似文献   

8.
一谢脁(公元464—499)字玄晖,又称“小谢“。其所以有“小谢”之称,有人说,因为“他和谢灵运是同族”。其实这种说法,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谢脁和谢灵运同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朓的高祖谢拔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谢安之弟,而谢灵运的祖父东晋名将谢玄乃谢安之侄。谢脁确为谢灵运的族属晚辈。但是在晋、宋、齐、梁之间,谢氏族属的诗人,并不只谢脁和谢灵运两人,而后人为什么不把他们和谢灵运并称呢?就以《诗品》中在籍的谢氏族属的诗人说罢:谢庄是谢灵运的族侄,《诗品》称之  相似文献   

9.
《墨子·公输》中的“请献十金”的“金”指的是什么?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古代计算铜质货币的单位。”《中学古诗文疑难词句汇析》进而解释为“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一两为一金。与今常说之‘金银’的‘金’不同。”朱星《古代汉语》则说:“金:古代货币单位的名称,称黄金一斤为一金。”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改“十金”为“千金”,谓“这句说,愿意献给您千金作为助我杀人的报酬。”(按:改“十”为“千”,出自毕沅、孙(?)让。)  相似文献   

10.
荣明 《文教资料》2001,(3):27-29
康梁维新变法,冲击了中国封建专制的锁国政策。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逐渐为当时的知分子所接受和宣扬。谢无量也正在中国东南海滨活动。1898年他十四岁时在安徽芜湖及南京、上海读书,稍后参加编报,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民主民权、平等自由思想。1889年12月他读到宣扬维新变法的《女学报》载:“男人与女人虽然形质不同,而为人之道则一也。” 当时高呼办女学、男女同校的声音很高,谢无量在《新青年》杂志撰文称赞康周薇办的“女学报”有革命精神。1901年他又撰文:“近世生物学家称,妇人之能力,所以终弱于男子者,盖由数…  相似文献   

11.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辛派酬人,他和辛弃疾一样,爱刚忧时,对当时士大夫征歌逐酒的生活深为不满。此谢就是他为规劝友人两写的一篇佳作.它虽题口“戏呈”,看似与一位姓林的老乡开玩笑,但细品词旨,却包含着深刻、严肃的规劝之意,融进了无限家闲之感。(节推.唐、宋时在节度使、观察使下置推官,负责勘刑狱,省称“节推”。乡兄.对同乡而年辈相近的男子的称呼.习惯上对年岁比自己小的男子也可以称为“兄”)  相似文献   

12.
同一作者在同一书的正文与序文中 ,对同一研究对象若所取的角度有异 ,其价值取向便随之而或有差异。《诗品序》与《诗品》之间的情形即如此。以品文不列而序文及之为非 ,虽极合我们之理 ,却未必符仲伟之“规”。“子卿”之本为“子卿” ,要比原作“少卿”有据可信。“谢客”与“灵运”重出 ,虽不好理解 ,但至少 ,“谢客”之为“谢客” ,比以为这是“谢朓”或“谢庄”或“谢瞻”或别的什么人之误的理由都更为确切可信  相似文献   

13.
“君子”一词在古汉语里经常出现,但含义却不一样,甚至出入很大,讲法颇为灵活。《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①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引用者略,下同)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当时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 ‘无德者’的称渭。……②古时妻对夫的敬称。”《辞源》对“君子”的解释是:“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被统治的所谓小人或野人对举。②泛指有才德的人。  相似文献   

14.
颜廷之是南朝的一位重要作家,沈约曾称其“文章之美,冠绝当时……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宋书·颜延之传》)。萧子显在其《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也指出:“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但对这样一位重要作家,文学研究界却很少注意到他,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止,一般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很少提到颜延之。  相似文献   

15.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四处用了“谢”字。其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中的“谢”字不少参考资料都解释为感激、感谢,这是用现代汉语去逆推古汉语之意,是不妥的。我们现在说的“多谢”是感激之辞,但在古代,谢还有“告诉”这层意思。如《集韵·祃韵》: “谢,告也。”《篇海类编·人事类·言部》: “以辞相告曰谢。”《汉书·车千秋传》: “谨谢丞相、二  相似文献   

16.
荣明 《文教资料》2001,(3):42-46
书法艺术,诚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相继千载的瑰宝。但至清末傍随国势而衰败,得康有为、吴昌硕、沈曾植等大师的挽颓走向中兴,康有为大胆批评“馆阁体”是“作仕途之车”。他著《广艺舟双楫》就推陈出新摒弃了当时书法暮气,突破樊篱,卓然一格。谢无量承继并开拓,一跃而为这个时代的书法巨擘。 谢无量的书法,正是当今振拔书风的典范。曾有方家的推崇,领袖的首肯,或称宗师,或喻泰斗,行家仰景,独创一格,世称“孩儿体”。存世作品,经过整理出版的有《谢无量自写诗卷》、《中国历代书风系列·谢无量书风》、《历代名家书法──谢无量》…  相似文献   

17.
张广顺 《语文知识》2000,(11):15-15
“女士”源于《诗经》“尼尔女士”一语,即“女而有士行者”之意,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是对有知识、有修养的女子的尊称。“女郎”源自《木兰辞》“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寓有“女中之郎”之意,也是对有壮志的年轻女子的代称。“巾帼”源于《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称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始终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性。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  相似文献   

18.
“名字”一词,古今含义不尽相同。因为今天的人大都有名无字,所以“名字”一词,实际上只是指的“名”,成了偏义复词了。古人则多有名有字,二者都可以作为称呼,只不过各有各的用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本文所说的名字从周代开始。《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所谓“幼名”,是说幼儿出生不久,由亲长为幼儿取名,以便称呼;所谓“冠字”,是说男子长到二十岁,要举行表示成人的冠礼。在举行冠礼时,由父兄的朋友为之取字。从此人们就应称之以字,不得再称之以名。这就是周代的称呼之道。《檀弓》这句话只是说的男子,其实女子也有名有字。《礼记·曲礼  相似文献   

19.
“小谢”之称始见于钟嵘《诗品》,指谢惠连而非谢朓,这一现象与钟嵘对永明新体的排斥关系密切。唐代近体诗获得极大发展,唐人尊谢朓而不重惠连,“小谢”之名从此确定为谢朓。宋人提出“三谢”之说,注意到谢灵运、谢惠连与谢朓在诗风上的古近之分,重新关注谢惠连的文学价值。明清时期因《诗品》流行、诗坛复古风潮等因素,谢惠连再次受到重视,部分推重古体的诗论家乃至重新呼之“小谢”,并提出谢惠连成就高于谢朓的论断。作为诗史上的小家,谢惠连的地位升沉是时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上佳见证。  相似文献   

20.
释“霸”     
王霸之“霸”古来常见,但正如《说文解字段注》云:“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字”。王霸之“霸”义并非“霸”之本义。 许慎《说文》曰:“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雨革)声。《周书》曰哉生霸。” 段玉裁注曰:“霸魄迭韵。乡饮酒义曰,月者三日则成魄。正义云,前月大则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则三日始生魄。马注康诰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白虎通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按已上皆谓月初生明为霸。而律历志曰,死霸,朔也:生霸,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