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谷燕 《现代教学》2013,(1):101-102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它的趣味性能满足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怎样让游戏不流于形式,使学生玩得有序,学得有效呢?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设计教学,让学生在“玩”中进发思维火花,在“动”中提高探究能力。下面,我就以《二分音符》活动方案的初构、重构与再构,谈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成功的人生,但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成功”?最近,一位多年前我教过的学生让我思考了许多事。  相似文献   

3.
陈前 《现代教学》2011,(1):130-130
[案例呈现] 片断一 小隽:“陈老师,不好意思,有一个问题肯定很简单,但我就是想不明白,这个问题我憋了一年,在学校一直问不出口。”  相似文献   

4.
从人文性教音乐思考,从审美性教情感体验,从实践性教音乐表达。以上是笔者结合音乐学科性质,对“情境—问题”教学法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三教”理念理解,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失去思考的权利 ,由来已久。首先是教学方法的陈旧———所谓“教”师教育。其次是伪圣化教育大行其道。如何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首先要变“教”师为“导”师。其次 ,要坚决反对伪圣化教育。总之 ,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就是要还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王朝红 《现代教学》2010,(7):113-113
案例描述: 在一次上课的间隙,高一(1)班男生小李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从小学读书至今,我音乐从来没有得过优秀,老师说我唱歌太难听。进入高中,我竟然破天荒拿了第一个优秀。老师,谢谢您!”我说:“这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不用谢我,要相信自己!你能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学“表面积变化”一课中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思考的方法.可能把学生教得死板。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幸跟随省教育厅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偶有机会,听了六堂自编教材的六年级英语优质课。这六堂课带给我的真正触动,不是“优秀”,不是“精彩”,不是“完美”,而是“有效”两字,令我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得有效,怎样使教师教得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在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再似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  相似文献   

11.
每教一届学生,我都要求他们记日记,但是每次面对交上来的日记时,却觉得很郁闷:字迹,潦草不堪,难以辨认;内容,空洞无物,记“流水帐”;语言,干瘪苍白,读着味同嚼蜡。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爱上日记?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际,我开始考虑起这个问题来。经过思考,我尝试着在写日记的形式上玩些“花样”。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近,有一个小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说有一名学生,上课喜欢讲话,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带回办公室,准备批评、教育他一番。想不到,老师还没有讲话,学生倒抢先讲起来了:“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因为我学得好。”我们在感叹这名学生“无礼”的同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好成绩是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好成绩是教出来的,但好成绩不完全是教出来的。同理,对于德…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因而,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宽斓广阔的创造空间。因而,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文学习。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勤奋的语文老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因而,语文应该是最宽容、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一言以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中学语文,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这里面大有学问。依我看,关键在于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组织学生演练好语文能力训练“三部曲”。什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三部曲”呢?我的理解和界定是:“自学&;#183;积累——思考&;#183;讨论——运用&;#183;创新”,或简称“积累&;#183;思考&;#183;创新”。这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也是能力发展过程。我说过,“点拨——创新”教学模式,其训练发展过程包含了“三阶”、“五步”。  相似文献   

15.
“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怎样学,就行了。”一位教师向黄艳燕“取经”,问为什么她上课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热情高涨,黄艳燕就这样回答了他。而就是黄艳燕的“因学而教,顺学而教”和对学生的那颗挚爱的心,书写了她与孩子们的牵手情缘。  相似文献   

16.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一10多年来,我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发表了近十万字的文章,有《对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点反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青少年学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受害者》、《正确对待来自家长的升学压力》、《关于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思考与建议》、《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8.
杜娟 《现代教学》2014,(9):65-66
我常常听到文科班学生感叹:“成也数学,败也数学。”也常听到教文科班的数学教师抱怨:“文科数学真难教!”是什么原因导致文科数学学也难、教也难呢?这是因为一些学生选择文科往往不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是在理科上找不到自信,把选择文科作为他们的“避风港”,面对这种现状,普通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教学应当如何进行呢?为此,我分别对我校2013届文科班的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让我对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有了更深的思考,从中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要不断充实和“外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建树人生理想和精神气质。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领唱风波     
黄奇美 《现代教学》2010,(7):114-114
案例描述: 班里有一位全校闻名的“小歌星”,参加了小荧星合唱团,大家经常能在电视上领略其动人的风采。一次上课需要学生领唱时,众人的眼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小歌星”身上。我也理所当然地将目光投向他,却见他脸微微涨红,眼光极力回避。我暗想:大概他今天心情不好,考试考砸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