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意图会直接影响翻译策略的选定。对于刘姥姥个性化人物语言的翻译,杨译力求准确,更忠实于原文;霍译则喜欢发挥创造,译语流畅自然,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杨译和霍译的不同是由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比较《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语言的不同翻译策略,旨在探讨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研究霍译《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和性格,旨在说明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人物性格在译入语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从文体学的语言层次及音系层、词语层、句式层、修辞层来讨论《红楼梦》金陵判词译文的形式美 ,并探讨了修辞层中的不可译现象。但译文的形式美并不与灵活对等的翻译相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翻译文化心理学的视角下对杨宪益夫妇和英国翻译家霍克斯的《红楼梦》全译本回目英译进行比较,阐释分析译者的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分属中西文化背景的译者在翻译过程的磨合与取舍中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文化心理特点。杨译注重对原文的忠实,译文具有内向、保守、含蓄、克己等典型的中国文化心理特点;霍译更看重英语读者的心理期待,译文带有明显的外向、开放、自由、多变等西方文化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对比《红楼梦》中“元眷省亲”一段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两种译文,杨译大致体现语义翻译而霍译则基本遵循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必然性。本文借用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伦理分类模式,结合例证,分析霍译《红楼梦》中的几种文化误读,从而探究其误读产生的原因。霍译本中误读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自身的伦理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蒋慧 《海外英语》2012,(3):126-127
作为《红楼梦》一大亮点的对话翻译是各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为了更清晰的体现出对话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直译、意译、省略翻译和扩大翻译四种方式,对杨译和霍译2个版本的《红楼梦》中习语的英译进行分析和判别,指出其不同译法的优势和劣势,旨在为人物对话翻译的的译法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红楼梦》中搜集了相关语料,同时运用了网上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来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两个英文版本的恭维语翻译,探讨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痴"在杨宪益、霍克斯两家译文中用词不同,杨译遵循充分性的翻译规范,即亦步亦趋充分完整传达中国人对"痴"的态度和理解;而霍译则遵循可接受性的翻译规范,即不遗余力地方便西方读者理解与欣赏。影响这两种翻译规范的因素是文化社会环境和译者的动机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朱沛杰 《海外英语》2011,(14):205-207
风格是文学翻译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修辞又是体现风格的一种重要形式标记,因此对于修辞的翻译也是散文乃至文学翻译当中的一大难点。文章从选词、句式等角度,对《荷塘月色》三个译本中的修辞翻译进行批评与赏析。通过比较,文章发现三个译本都有其精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尝试在此基础上对译文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李晓 《海外英语》2020,(6):37-38,58
《红楼梦》的回目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小说最负盛名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版(简称杨译)和霍克斯版(简称霍译).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比两译本回目翻译之异同,旨在探究杨译和霍译如何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翻译《红楼梦》的回目,却殊途同归,使译本均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
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结合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等,功能相似",分别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通过揭示这三种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和得失,旨在找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为汉英翻译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常见现象,也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之一。《红楼梦》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模糊语言比比皆是。文章试从语用模糊的角度来探究《红楼梦》的翻译,进而分析译语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艺术魅力方面与源语的不同,从而区分出霍克斯和杨宪益先生译文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修辞特征、构成形貌的要素和修辞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诗歌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与小说、散文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的不同特征,认为这些不同特征都是由于排列格式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在借鉴和吸收前人优秀研究的基础上,以翻译辩证系统观为哲学指导,以解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它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文)为研究对象,力求系统掌握解构主义在《红楼梦》翻译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价值所在,进而说明解构主义对文学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标点符号不仅可以区分语法意义,也可以传达措辞和情味。在翻译中恰当并创造性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译文不但逻辑清楚,语法正确,而且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翻译时应重视标点符号,尤其要注意其修辞作用及其处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修辞与翻译文学文体的特点之一是修辞运用广泛。修辞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修辞进行翻译则涉及将原文的修辞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共鸣、震撼和美感。在文学翻译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理解原作思想内容和文体色彩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应用翻译技巧,尽可能完美传达原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二、《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举例及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使用了精妙绝伦的修辞技巧,其非凡的绘画美及意趣美使读者叹服。在文学翻译课上,笔者首先带领…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翻译的多样性更是使译文变得生动活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的翻译充分体现了翻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的委婉语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即对杨译和霍译两个译本中二人使用的翻译方法、句型结构、用词的委婉程度以及用词的达意程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得出二人在委婉语的翻译处理上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二人的翻译加以评论,总结两人各在翻译上的优异之处,以达到让西方读者能更好的理解《红楼梦》及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国式的委婉语,促进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修辞文本。在小说的英译程中,这些修辞文本的翻译必然会受到不同译者的心理机制与文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红楼梦》回目中的修辞文本及杨、霍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化与心理在修辞心理机制建构与修辞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